第29頁(第1/2 頁)
由於與曹操打交道多,關羽與曹軍中許多大將的關係很好。例如當曹操察覺到關羽要離開他時,便派張遼前去試探。張遼見到關羽,問及去留之事,關羽說:&ot;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ot;3張遼探明瞭關羽的真情後,感到很為難:向曹操報告吧,恐怕他殺了關羽;不報告實情,又有背於事君之道。他猶豫再三,最後嘆道:&ot;公,君父也;羽,兄弟耳。&ot;還是說了實情。再比如曹操的大將徐晃,與關羽的關係也很好。在關羽與徐晃在樊城戰場相遇時,史書上記載著這樣一個情節:
羽與晃宿相愛,遙共語,但說平生,不及軍事。須臾,晃下馬宣令:&ot;得關雲長頭,賞金千斤。&ot;羽驚怖,謂晃曰:&ot;大兄,是何言邪!&ot;晃曰:&ot;此國之事耳。&ot;
……
第36節:第五章得益失荊(1)
第五章得益失荊
第一節益州的咽喉
劉備集團實現了&ot;跨有荊益&ot;的戰略計劃,並不是說荊州、益州完全被劉備所佔。無論是荊州還是益州,都有不屬於劉備的地方。
在荊州,江夏郡是屬於孫吳的。第三次重分荊州,劉備又向孫權讓出了長沙、桂陽二郡。
在益州,漢中郡也不是劉備的,它先被張魯所據,後來又歸了曹操。
大凡古代用兵伐國者,開基創業者,總希望地越廣越好。地廣則兵多,地廣則糧足。然而,有時因客觀條件所限,一個人不可能佔盡全部地盤。因此,不同的地盤就具有不同的意義,而因其意義不同,人們對它就有了不同的處理方法。
古代兵家把地分為九種,並提出九種對待原則:
散地,即無關隘可據,兵易散走之地。居此地者不可數戰。
輕地,即&ot;始入敵境,未背險要,士卒思還,難進易退&ot;之地。輕地則不可居止。
爭地,即有山水隘口,有險固之利,兩敵所爭之地。對爭地要搶先佔領,避免陷入與敵爭奪的被動。
交地,即&ot;我可以往,彼亦可以來&ot;之地。對於這種地方,不可使交通斷絕。
衢地,即&ot;先至而得天下之眾&ot;的地方。據此地當與鄰國交好。
重地,即入敵很深,不易撤軍返回的地方。居於這種地方應有足夠的軍資儲備。
圮地,即自然條件十分惡劣的地方。這種地方不可久留。
圍地,即入則隘險,歸則迂迴,進退無所從之地。對這種地方,當以奇謀制勝。
死地,即力戰則存,不力戰則亡之地。居此地者要殊死而戰《。
對於劉備來說,荊州既是爭地,又是衢地。說它是爭地,即劉備一定要有荊州,哪怕不是全部佔有。否則,他既不能進兵益州,更無法實現兩路夾攻中原的計劃。說它是衢地,即劉備要讓出一些利益給孫權,以與他搞好關係。諸葛亮大傳第五章得益失荊
然而,漢中郡就不同了,它是益州北面的門戶,對於劉備來說,它只是爭地。不管是張魯是漢中的主人,還是曹操據有漢中,劉備都要力爭!即使是劉備陷入了與對手奪爭地的被動,他也要非爭不可!
漢中對整個益州來說,的確是太重要了。《華陽國志&iddot;漢中志》這樣記載漢中:
漢中郡,本附庸國,屬〔蜀〕。周赧王三年,秦惠文王置郡,因水名也。漢有二源,東源出武都氐道漾山,因名漾,《禹貢》&ot;〔導漾東流〕為漢&ot;是也;西源出隴西〔西縣〕嶓冢山,會白水,經葭萌入漢。始源曰沔,故曰&ot;漢沔&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