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第1/3 頁)
當時中國北方軍閥混戰,烽火連天,安定富庶的荊州對於欲避戰亂之人具有磁石吸鐵般的力量。僅關中地區,遭遇荒亂的百姓流入荊州者便有十萬餘家,其他地區的流民進入荊州者當也不在少數。在大批流民當中,有很多是當世的知名士人和學者。史載&ot;關西、兗、豫學士歸者蓋有千數,&ot;士之避亂荊州者,皆海內之俊傑也&ot;。劉表&ot;起立學校,博求儒術&ot;,對依附計程車人&ot;安慰賑贍,皆得資全&ot;
劉表任荊州刺史期間,前來荊州客居的知名士人和學者不計其數,這裡略舉數例,以窺其大概。
第10節:第二章十年砥礪(4)
安定(治今甘肅鎮原東南)人梁鵠。梁鵠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師承於靈帝時的師宜官。師宜官的書法堪稱當世之冠,梁鵠在書法上卓有成就,&ot;魏宮殿題署,皆鵠書也&ot;。
河內溫縣(治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司馬芝。司馬芝是曹魏名臣,以忠亮剛正著稱。他在任職於曹魏政權以前,在荊州居十多年,&ot;躬耕守節&ot;《三國志》卷12《魏書&iddot;司馬芝傳》。。
京兆(治今陝西西安西北)人隗禧。隗禧自幼好學,是三國時期曹魏政權中的著名學者,與同時人董遇、賈洪、邯鄲淳、薛夏、蘇林、樂詳等人並稱儒宗。
潁川(治今河南禹縣)人徐庶、石廣元。二人到荊州後,與諸葛亮關係一直很密切。徐庶先為劉備謀士,後入魏為御史中丞。石廣元後仕魏歷任郡太守、典農校尉。
京兆人杜畿。杜畿是漢朝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後代。他在未客居荊州前,曾任過縣令、府丞,政績頗佳。後來,在曹魏任河東(治今山西夏縣西北)太守,治績&ot;常為天下最&ot;。
山陽高平(治今山東微山西北)人王粲。王粲是三國曹魏著名的&ot;建安七子&ot;之一,他在文學上的成就不僅著名於當時,在我國文學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潁川(治今河南禹縣)人邯鄲淳。邯鄲淳在當時也以文學著稱,史稱他&ot;博學有才章,又善《蒼》、《雅》、蟲、篆、《許氏》、《字指》&ot;,是一位學問廣博之人。
潁川人司馬徽。司馬徽字德操,號水鏡先生。他是漢末著名的古文經學家,在荊州客居時,與當地學林領袖龐德公關係甚密,並開設學堂,傳經講學。後來在蜀國任丞相府長史的向朗、任勸學從事的尹默及蜀中著名學者李仁,都是他的學生。
汝南西平(治今河南西平西)人和洽。和洽在漢末,不受徵闢,避亂入荊州。後來,和洽仕曹魏,先後任丞相掾屬、侍中、光祿勛,歷曹操、曹丕、曹叡三世,為曹魏重臣。
潁川人杜襲。杜襲出身潁川名族,他的曾祖杜安,自幼出名,十三歲入太學,號為神童。杜襲的祖父即大名鼎鼎的黨人領袖杜根。杜襲後來仕曹魏,曾與和洽、王粲共任侍中,深受曹操重視。
潁川人繁欽、趙儼。二人與杜襲同郡,在荊州時與杜襲&ot;通財同計,合為一家&ot;。後來,趙儼仕曹魏,與同郡人辛毗、陳群、杜襲並知名朝廷,號曰&ot;辛、陳、杜、趙&ot;。
河東聞喜(治今山西聞喜)人裴潛。裴潛家&ot;世為著姓&ot;,其父裴茂,靈帝時歷任縣令、郡守、尚書。裴潛在荊州時就被善於知人的傅巽所稱道,後果為曹魏中書令,名德俱顯。
平原般縣(治今山東樂陵西南)人禰衡。禰衡少有辯才,精通音樂,長於詞賦,但為人&ot;尚氣剛傲,好矯時慢物&ot;。他興平年間(194-195)到荊州避難,往來於劉表與曹操之間。
如果把荊州比作一個車輪的軸心,今四川、甘肅、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