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新的目標(第2/3 頁)
在朝這些官員的有效轉型,可以極大地帶動在野讀書人的主動轉型,形成良性迴圈。”
“因此增加一些支出,雖從短期來看壓力很大,但過了這個困難期,後面就是一片坦途。”
陳恪的解釋中有兩個新名詞,“轉型”和“良性迴圈。”
好在包拯聽懂了,點頭說道:“主意是你出的,就有辦法解決壓力,皇上說你出個主意就沒影,此非臣子所為。”
說完這席話,看看桌上翻開的書籍,詫異地問道:“你要參加會試?”
然後否定,“你不能這麼幹,格物院成立了,官員轉型的改革已經開始,學子們紛紛選擇新的進身之路,你卻躲在家裡準備會試,這是欺詐,你就不怕被唾沫星子噴死?”
包拯這話說的十分在理。
陳恪卻只有苦笑,他是歷史生,沒學過格物,也不會天文地理,想來想去還得走會試之路吧,否則他這個舉人身份很尷尬。
但包拯不知內情,喝口茶繼續說道:“你就別參加會試了,以你的能力已經不用在意身份,封侯拜相也沒人敢說什麼,還是說說我的事吧。”
包拯不在意自己的職位,在意的是誰來接他的班。
包拯知道內情,李禎找他談過,御史臺將改製為監察院,設監察使一人,正二品官員。
第一任監察使就是包拯。
這是一項重大改制,設立監察院,就可下設路、府、縣各級監察院,透過垂直管理,改變地方官員缺乏監管的不良態勢。
陳恪提出這項改革,李禎和劉太后欣然接受,但由包拯擔任監察使,卻不是陳恪推薦的。
包拯知道陳恪不推薦人選,李禎和劉太后也會想到他,大黑臉可不是白叫的。
他接受這項任命,卻在意繼任者是誰?
興京九縣即將推行農官制度,誰擔任興京知府?涉及到農官制度能否推行下去。
他想知道這個人選,可陳恪不知,“皇上和太后會詢問大人,由你推薦。”
他的原則就是我出主意,誰來執行我不管。
而包拯知道他的特點,是來徵求他的意見的,“范仲淹怎麼樣?”
陳恪不說話,包拯笑道:“王安石年輕,尚需磨鍊,就範仲淹了。”
包拯坦誠自己的看法,見陳恪還是不說話,知道自己推薦對了。
這還是陳恪的特點,他不推薦可不代表沒想法,他不說話就是沒意見,否則會說:“我不瞭解此人。”
而他不說話,包拯就定下推薦的人選,再問一個問題,“監察使進內閣嗎?”
陳恪又不說話了,心裡卻升起一個想法,向包拯提個建議如何?“製作龍虎狗三口鍘刀吧。”
但這個想法也是一閃而過,監察院沒有鍘人的權力,這項權力在最高大理寺,而各路、府、縣設立的大理寺只有判刑的權力。
這是行政、軍事、監察、判案四權分立的局面,好在他沒想將大理寺改名為最高人民法院,這個念頭只能一閃而過,聽包拯詢問監察的一些原則和細節問題,知道包拯又明白了。
兩人正說著,僕人來報:“有兩個倭人前來拜訪大人,一人叫橫山忍,一人叫松鶴仁。”
聽到這兩個名字包拯笑道:“你的名氣夠大,竟已傳到倭國去了。”
說完這話見陳恪的臉色沉了下來,包拯立刻端起茶盞喝茶。
而陳恪沉吟一下緩緩說道:“告訴他倆,就說我在會客,留下地址在客店等待召喚。”
這席話讓包拯詫異,陳恪向來講究禮儀,縱然面對一個乞丐也是客客氣氣,對兩個倭人緣何說出“等待召喚”一詞。
包拯不解,僕人也不解,聽陳恪繼續說道:“對他倆不用客氣,說話時抬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