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論天下(第2/3 頁)
廷禮部左侍郎所讀,自然是有所不同”徐知餘還是習慣性地撫了撫自己的鬍鬚。
“今日父皇聖旨中,特意多說了一句本王是嫡子,從前的旨意可絕無僅有”楊宸今日最大的疑惑便是於此,從前在宮裡,總有風言風語說他不是皇后所出,陛下也從未說過楊宸是嫡次子的言語,也是如此,楊宸心中以為和自己母后那一堵無形隔斷母子之情的牆也分外強烈。
“殿下,是太祖皇帝親自下旨就養於當今皇后,自然是嫡子”
“這便算了,今日朝廷所賞的金銀為封王之最,對天家而言這不過是九牛一毛,可父皇重上勤儉,三哥,四哥,還有六哥就藩時朝廷可都沒有給這麼多的賞銀”
天恩浩蕩,從來便是雙刃劍,稍有不慎,也是催命符。
“殿下,這些且安心收下,不必惶恐,布匹器物多是宮中私庫所出,定南窮苦,不比其他三藩,陛下在朝堂之上已然說過,眾臣並未有所言語”
楊宸現在還有個身份,六部之首門下省知事宇文傑侄女宇文雪來日的夫君,六部官員也不可能駁了自己頂頭上司的面子。
“殿下以為,太祖封王就藩的國策如何?”徐知餘見楊宸未作他語,主動問及。
“皇祖父封諸位叔王就藩多為中州腹地繁華之地,其實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衛軍不過數千,無非是想諸位叔王勿要非分之想,太平一世;父皇自永文二年北伐北奴受挫,未曾出兵於國門之外,所以讓孤和諸位兄長就藩四衛,用建藩以衛國,和前朝多有不同”
楊宸在徐知餘面前,毫無保留。
“是也不是,太祖以前朝寧國公自北地起兵,匡扶天下,可前朝皇族大多居於京城,悉數被誅,如此方有封諸位王爺於中州腹地,又設永安匾遺詔立儲制隔絕歷代皇家同室操戈的慘劇,而陛下,只願與民休息,不喜兵事,軍權事大,有設四衛封王,按朝廷旨意領兵事,建藩衛國不過是陛下一時之策,依臣所見,不出十年,天下安定,府庫充盈,百姓安樂之時,以陛下之聖明,定然會撤藩內遷”徐知餘開口,就是楊宸心裡最大的憂慮。
真要是四位藩王發難,天下傾覆不至於,但生靈塗炭定是不可避免,數十年之經營,定然付之一炬。
“孤以為,為父皇分憂即可,其他的,孤不會多想”
“如此甚好,殿下以為宇文家等世家如何?”
“孤只知,天下百姓苦世家已久,世家門閥百年,早已是尾大不掉之勢,父皇在廣武十五年建言開科舉取天下優等士子入朝為官,可世家百般阻撓,若非皇祖父聖明,強力推舉,如今天下士子依舊報國無門,可即使有科舉,世家封地以內,朝廷政令難以施行,多為世家家奴所行”
“陛下賢明,不忍百姓塗炭,所以對世家多有優待,但依舊是扶新世家取舊四族而代之,就以皇后母族宇文家為例,北地各道良田,三有其一,勳貴六家,三省六部九司,天下百州,無孔不入,臣以為,陛下定然會用諸位王爺制衡世家,再行削藩”
“所以,老師以外,孤和諸位皇兄是父皇的磨刀石”
“其餘三位王爺臣不知陛下的考量,但殿下,臣以為陛下期望甚遠,殿下以為,聖恩優待如何?聖恩刻薄如何?”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孤不敢妄言,但學生知道,正是父皇之前的所為,百官才以為孤是救火王爺,做不長久,沒有鬧出六哥封吳王那般朝野震動”
“殿下心中有數即可,臣不便多言,臣以為殿下當在定南衛做出一番成就,方才可讓陛下堵住天下悠悠之口,至於宇文家,於殿下而言,福禍不可避,坦然視之;陛下仁義治天下,四海有昇平之景象,是天下百姓之福,至於所言北伐之語,是削世家之舉,殿下要多為陛下分憂”
“謝老師提點,老師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