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親勘災荒掃除積弊 略施小技驚走群雄(第2/4 頁)
鄉。好在鄭氏夫人早已回到故鄉,等林公到家時,棺殮等事宜都已由夫人妥善辦理。林公在家守孝期間,看到福建瀕臨海峽,地勢傾斜險峻,河流湍急,農業發展受限,便想為家鄉謀取福祉,於是召集各位鄉紳商議。林公問道:“侯官境內有不少空地,為什麼不種植雜糧,來解決百姓的糧食問題呢?”宋太史回答說:“因為境內山多河少,下雨的時候,山水順勢而下,到處積聚;天晴的時候,各處又幹旱無雨,沒有水可以灌溉,所以只能種植果木。”林公說:“福州西湖面積廣闊,如果加以疏浚,下雨時可以容納山水,天晴時能用來灌溉,這對農民的好處可不小,各位為什麼不疏浚呢?”宋太史回答:“疏浚西湖確實是當務之急,只是所需經費龐大,不知從何下手。”林公說:“我也算本地居民之一,只是一直在外從政,無暇顧及家鄉事務。如今在家守孝,疏浚西湖,我義不容辭。至於經費,確實是個重要問題,我有三個辦法:一是在座各位鄉紳分擔募捐;二是暫時借地方公款以解燃眉之急;三是請求官廳在稅捐專案下,代徵疏浚西湖的經費。不知各位覺得這些辦法如何?”在場的紳士們見林公願意負責此事,自然都表示同意。於是大家各自承擔起募捐的任務,另外林公負責與閩督及各司接洽,商議移借公款、代徵疏浚費用等事宜,同時著手籌備開工挖掘,林公擔任董事,辦事認真負責,僅僅一個月時間,工程就順利完成,當地居民從中受益頗多。
林公守孝期滿,奉聖旨補授湖北布政司。第二年春天,又調任江寧。
過了三個月,林公被提拔為河督,專門負責運河及黃河的堤工,責任極其重大。
因為黃河是中國第一大河,上游地勢高峻,下游地勢特別低,所以水勢湍急。每當春暖冰融以及夏秋洪水氾濫的時候,水勢更加迅猛,一瀉千里。堤岸稍有鬆動損壞,就會決口,常常沖毀幾個縣的田地。所以每年夏秋兩季,河工最為關鍵,一旦疏忽,就會變成一片汪洋。每次決口,百姓的財產損失不計其數。朝廷因此特設河道總督,專門負責防洪工程,每年耗費鉅額的修堤費用,各項設施可謂周密至極,可決口的情況還是時常發生。朝廷選派大員查驗河工,卻總是得不到切實的奏報。朝廷一向知道林公辦事認真,政績卓著,所以特地頒發聖旨,提拔林公為河道總督。按照清朝慣例,外省大員升任,需要入京朝見皇帝並聆聽訓示。林公在江寧接到聖旨後,趕忙將布政司的各項事務辦理交接,與後任交接完畢,就帶著家眷啟程入京朝見。
此時,張幼德因為兩耳重聽,告病回家;俠女紅娥也被丈夫周保緒接到揚州,夫妻團聚。紅娥拜認鄭氏夫人為義母,由於周保緒的原配妻子兇悍潑辣,紅娥情願隨侍義母,不願與丈夫和原配共同生活;鄭氏夫人膝下無女兒,所以把紅娥當作親生女兒一樣疼愛。不料周保緒的原配產後去世,周保緒早就想將紅娥扶正,如今可謂天從人願,他馬上寫信稟告林公和鄭氏夫人,宣告要將紅娥迎回扶正,不再續娶。鄭氏夫人考慮到紅娥的名分問題,不得不放她回去。紅娥臨行前,留下貼心的使女燕兒侍奉鄭夫人。燕兒年僅十八歲,生得嬌小玲瓏,她本是鏢師的女兒,又得到紅娥的真傳,紅娥將自己的一身本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她,加上燕兒刻苦練習,她的本事簡直不遜色於紅娥。紅娥臨別時叮囑她:“我和你相處已久,我的心思你應該明白。我走之後,你要代替我的職責,保護好林公和鄭氏夫人。你一定要忠心為主,不要辜負我的重託。我把你當義妹看待,鄭氏夫人等人也一定會對你另眼相看。”燕兒非常感激,一一答應下來。沒想到紅娥走後不到一個月,林公就接到升任河督的聖旨,當天就交接職務,進京赴任。這次沒有太多人保護,他們在浦口僱了驢車,一路取道進京。
有一天,他們行至山東境內,還沒到傍晚,燕兒突然對鄭氏夫人說:“請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