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部分(第4/5 頁)
給老十添堵。
就在老十剛喘了一口氣之際,賽因諾顏部的第二道狀紙再度抵京,控告弘曆不僅不放大喇嘛、達什敦多布和突兀兒,還不準大家探視,強烈要求老十下旨,勒令弘曆立即放人隨後蒙古各部請老十做主的摺子再度如蝗蟲般朝老十飛去,朝中大臣也越發強硬,老十漸漸便招架不住了,據說還裝病休了一天朝。
京裡鬧成這樣,康熙自然接到了不少告狀信,但是康熙只有在最初知道弘曆既沒去拖婭婆家,也沒去阿茹娜婆家,而是去漠西找策稜的時候,評論了一句,“弘曆倒也有幾分腦子。”此外,康熙對整個事件是再沒發表過任何意見。
那些告狀信,康熙看完也沒了下文…
弘暄對弘曆選擇去找策稜倒不奇怪,奇怪的是為什麼弘曆的自辯摺子以及策稜的摺子還沒到京?蒙古人再大膽也不可能將策稜的軍營給圍起來,策稜畢竟手握重兵,蒙古人就是鋌而走險,也佔不到什麼便宜,為什麼沒他們的訊息?
弘暄思索了好一陣,方得出一結論,弘曆和策楞肯定會上摺子,而這摺子肯定不會說送不出去,那麼,老十遲遲未接到本應早該收到的摺子,就只有一個可能xìng了,老十將信給私藏了…
此外,弘曆也想不明白,就算弘曆不放人,策稜也應該不會任由弘曆胡鬧,那麼到底是什麼緣由讓策稜也贊同不放人呢?
弘暄左思右想也沒想出個所以然來,於是,立馬給老十去了封加急特快,沒問緣由,只問老十,他目前需要做什麼…
然後,弘暄又自作主張的派人給阿巴亥送去了一口信,叫阿巴亥彈劾大喇嘛和拖婭的婆家,並請自己的舅舅、拖婭的爹派可靠的人去遊說喀爾喀扎薩克圖汗部,讓扎伊勒提爾的爺爺上摺子彈劾阿巴亥和賽因諾顏部,此外,弘暄還請阿巴亥去科爾沁搞搞串聯…
反正已經夠luàn了,再luàn點又有何妨…
康熙知曉後,沒說什麼,也沒做什麼,來了個聽之任之…
十四還在繼續鬧著彆扭,但這並不表示他不願意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發著鼻音問康熙,有沒有用得到他的地方。
康熙則直接叫十四去問老十。
十四腹議了一會兒後,還是提筆給老十上了道密摺,表示願意隨時接受新的工作安排…
老十接到十四的密摺後,對其木格嘰歪道:“所有人都在等朕拿主意,可朕眼下沒主意啊…”老十此時非常非常的鬱悶,因為他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的確,弘曆的自辯摺子和策稜的奏摺很早就到了,但是,雖然弘曆在摺子裡說得天花luàn墜的,雖然策稜言語間也偏向弘曆,但是,老十認為這兩個摺子對於妥善處理此事端沒多大益處,只會讓朝堂更鬧騰,讓早朝成為熱火朝天的辯論大會,因此,老十便動用權力,將這兩個摺子給藏起來了,並將摺子收錄記檔表給塗改了,然後又八百里加急給弘曆送信,叫他和策稜重新寫。
很快,弘曆和策稜的更新摺子便到了,這時,賽因諾顏部的第二封狀紙還沒到京,所以大清的騎兵在送信方面還是有一定優勢的,沒搞EMS真是可惜了。
但是,老十看了後,還是不滿意,於是,再度給打了回去,當然,老十也沒給出具體的修改意見,因為,老十也不知道怎樣的奏摺才能扭轉局勢,而不是讓大家的爭論變的越發如火如荼。
很悲催,老十隻知道什麼東西不行,卻不知道為什麼不行,典型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老十對摺子的高標準要求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弘曆和策稜的第三道摺子遲遲未送抵進京,也許這兩人都給nòng得不知該如何下筆了…
可是,蒙古人已經在步步緊bī了,事情怕是拖不了多久。
老十不管是閉眼、睜眼、坐著、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