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2/2 頁)
。
前面來者劍上死,
後面來者矛上亡。
這韻律,這節奏,是我插隊期間從砂鍋寨娃娃們嘴裡經常聽到的呀。
地戲中最精彩的莫過於武打了。
地戲的武打是任何現代戲劇舞臺上都沒有的表演程式,俗稱&ldo;套路&rdo;。一旦戲演到高潮,矛盾尖銳、武打激烈時,那套路便一一變幻、有板有眼地轉換起來,就像是千軍萬馬在那裡死命地廝殺。
最令我看得出神並終於開竅的,就是這廝殺。因為無論哪個名稱的套路都得跳,跳得激烈之處,演員們全都進入了角色,鑼響、鼓也齊,壩子裡地坪上的塵土跟著飛速踢踏騰跳激越的腳步輕揚起來,那情景活似硝煙瀰漫的戰場。圍得密密實實的觀眾群自然更是鴉雀無聲,一起進了戲。一場戲結束,必報以熱烈的掌聲。
讀者諸君可能已經明白,這轟動一時的地戲演出,少不得打,少不得跳。故而在當地,演地戲也叫跳地戲。
正是在看了幾齣地戲後,我終於恍然大悟,如果它真是戲劇的活化石,那麼在我插隊落戶的&ldo;文化大革命&rdo;中,就已經看過。只不過那時候這玩藝兒不叫地戲,叫&ldo;跳神&rdo;。
有一回,是寒冽的臘月間了,隔鄰寨子上死了一個近九十歲的老人。有人說他家是四世同堂,有人說如果把剛出生不久又只會哭不會說的那個小孫孫一起算上,他家這是真正的五世同堂了。
這麼一位有身份的老人離開人世,總是要熱鬧一番的。四鄉八寨的親屬趕來參加弔唁,人多得一個小小的寨子上住不下,不少客人因此住到了砂鍋寨來。我那時在大隊耕讀小學裡教書,有個學生就是死者的重孫,於是也跟著寨子上的小夥子們冒著冷風細雨,去看了一陣子熱鬧。奇怪的是,老人家中並沒有多少悲傷氣氛。圍著火塘而坐的人中,不時地還有人在唱歌。我正是在那一次,真正地體會到民間稱死人是&ldo;白喜&rdo;的情形。坐了一陣,夜深了,我就告辭想回去,那個學生勸我不要走,他湊近我的耳朵說,等大隊和公社的幹部們走了,還要演戲,好玩得很!你從來沒見過的。我問他演什麼,他神秘地讓我不要聲張,說到半夜時分,還要玩&ldo;跳神&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