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兵分兩路(第1/2 頁)
就在臨津被義軍攻陷的第二天,鍾君義帶著五萬大軍,來到了臨津城。
之所以來的這麼慢,因為沿途的州府縣,幾乎都發生了類似的事情。
但就算是這樣的兵不血刃,鍾君義也不得不停下來,安排人做好土地重新分配的工作。
雖然義軍的行動,讓鍾君義的行動推進加快不少,但也因此發生的傷亡,卻有些慘重。
無論是地主武裝還是義軍,雙方的廝殺都很慘烈。
在工業體式,還沒有發展全面的時代,民力始終是最主要的生產力。
無論是普通的民夫,還是那些鄉紳,過多的互相殘殺,始終是一種消耗。
再過五年,大英就是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克倫威爾就會把查理一世推上斷頭臺,這也就意味著一個新巨無霸就要誕生。
同一年,尼德蘭地區正式從大弗朗機獨立,這就意味著,歐洲長達三十年的宗教戰爭,以新教勢力徹底的勝利而告終。
作為新教主要策源地的尼英法,在隨後的幾十年裡,隨著社會制度的轉變,逐漸趕超老牌帝國大弗朗機,成為歐洲新的霸主。
而以大明如今的狀況,想要干涉到歐洲幾乎不太可能。只有儘快的把目前的亂局,安定下來後,能夠儘快恢復盛世,就需要有足夠多的人口。
這也是鍾君義為何不實行大清算,不濫殺貪官汙吏,地痞惡霸的原因之一。
自鍾君義掌管馬頭千戶所以來,所殺的官員,也就浙江巡撫董象恆一人。
那也是董象恆太可恨,幾乎可以說是浙江瘟疫,蔓延的罪魁禍首。
兩年多來,東明天雄軍每戰的戰損都很低,哪怕是面對兇殘的建奴,戰損都不過一千。
但面對浙江的瘟疫軍,卻損失了上萬人,這樣的損失,殺一萬次董象恆,都難消鍾君義心頭之恨。
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殺戮,鍾君義到達臨津之後,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由鍾君義自己帶領,主力為三萬建奴俘虜,加一萬天雄軍,沿運河出發,直攻天津港。
然後以天津為中心,掃蕩河間府、廊坊、滄州、薊州等鄉間反動地主。
這一路以騎兵為主,不求攻城,只負責嚇跑那些企圖組建民團的大地主,保護鄉野百姓。
鍾君義準備利用冀東一路,鄉紳對建奴的恐懼,讓那些地主們逃往縣城後,然後由建奴兵,封鎖出城的各個路口。
然後等逃走的百姓,見沒有什麼動靜後,回到家後,再派土改營與合作社,一些工作做的好的人,到各鄉村去進行土改。
先南後北,一縣一縣的慢慢推進,等到交換俘虜的日期一到,再在天津上船,直達丹東,去交換三十萬百姓。
另一路由丁維嶽帶領兩萬大軍,向西挺進石門,去圍殲攻打井徑關的三萬京營明軍。
如今井徑關,雙方已經鏖戰二十多天,由於井徑關沒有重火炮,而明軍拉來了四門,二十四磅紅衣大炮,而井徑關最大口徑的只有六門十二磅炮。
雖然在射程上沒有吃虧,但苦於炮彈的重量,威力比起二十四磅炮還是要差很多。
好在井徑關守軍,輕量級的火炮眾多,九磅炮、六磅炮加上燧發槍的加持下,明軍攻到關下的機會並不多。
有幾次明軍攻上關城,但由於明軍後續兵力無法持續,都被守軍一輪軍刺絞,殺而功歸於潰。
蔣德璟看到心急如焚,找來諸將商議對策,可面對如此困境,大多數人都是沒有什麼辦法。
周遇吉不得已站出來說:“都督大人,今日一戰,諸將都出了全力,但井徑關地形狹窄,不利於全面進攻,我軍雖有兵力優勢,卻無法施展。
為今之計,當分出一部分兵力,繞過井徑關,從後面進攻,兩面夾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