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終於等到你(第1/3 頁)
且說德贊貢布率領三十多萬吐蕃大軍藉由潼闍關進入安南,一路輾轉安南三州七城,一路人倒是把安南嚇得不輕。
安南王朝的皇帝雖然不知道吐蕃為何會大軍入侵,但卻不敢主動與吐蕃開戰,只是調集了安南七八萬的兵馬遠遠的伺機而動,倒像是來給吐蕃大軍打掩護的,就這麼任由吐蕃大軍在安南境內行軍。
雖然吐蕃大軍來勢兇猛,但卻沒有攻打安南任何一座城池,只是沿途劫掠了不少的糧草作為儲備,除此之外便是再沒有做多餘的事情,似乎當真只是路過的,只是在路上順便打打劫,對此安南各地的土司和安南皇帝,自然是不敢有任何意見,搶點糧草算什麼,只要不開戰,什麼都好說
德贊貢布經過安南三州之後,便是從渾波河橫渡到安南與大唐接壤的萊拉邦,此地亦是大唐的西南所在,只是這裡並非是大唐西南的邊境重地,雖然與安南接壤,但大唐在此地並沒有安排重兵把守,畢竟安南可沒有脾氣敢對大唐動兵。
但德贊貢布此舉便是要從萊拉邦入侵大唐西南,打一個措手不及,等黔國公和淮陰侯發現之時,他麾下的三十多萬吐蕃大軍已經攻下四分之一的西南領土了,到時候他便可以藉此和大唐打持久戰,即便最後會被趕出西南,但至少能拖住一年半載,這便足夠了,畢竟德贊貢布此番帶兵東進,大禪師給他下達的命令就是給大唐製造足夠的混亂。
吐蕃大軍的營帳中,一個年輕人坐在德贊貢布右手邊的椅子上,周圍的吐蕃將領對這個中原來的儒生皆是表現出尊敬的神情。
此人正是李禹派出來擾亂西南局勢的荀攸,原本荀攸應該是在挑起西南各地土司的叛亂。
結果沒曾想到,黎族居然會離開十萬大山,而且還當起了大唐朝廷的打手,將西南各地的土司收拾得服服帖帖。
眼下那些西南土司在面對黎族的討伐之下,皆是人人自危,比起大唐的大軍,他們對於黎族有一種天生的畏懼。
畢竟當初古蜀國之時,這些西南土司正是古蜀國麾下的官員,即便是過了數百年,這些土司依然不敢直面黎族。
之前黎族不願意出世,同時也是被大唐限制在十萬大山中,這些土司自然是不當回事,但他們也沒想到黎族居然會和大唐朝廷達成合作。
而且黎族不僅離開了十萬大山,還在西南幾處平原地帶安頓下來,面對黎族的這番操作,西南的沐王府完全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黔國公還派人給黎族送去了不少的物資,誰還看不出來,黎族已經是和大唐朝廷穿一條褲子的關係了。
這下算是徹底讓荀攸的謀劃付諸東流,這些土司哪裡還有機會鬧叛亂,光是面對黎族的鐵血手腕就已經是叫苦不迭了
如今荀攸只能將重點都放到吐蕃大軍這邊,畢竟這是他最後的機會,若是吐蕃大軍再出現意外,那西南的局勢再也沒有機會插手。
讓德贊貢布避開西南邊境借道安南的計策,也正是來自於荀攸。
李兆也只知道老二在原著中用過這個計謀,而實際上原著中出謀劃策的人也是荀攸。
萊拉邦與西南此處的宜源城只有十幾裡,中間也無橫斷的天險,只有一片綿延的叢林和地勢起伏的窪地,這並不會成為吐蕃大軍行軍的阻礙,而宜源城不同於潼闍關,只要打下宜源城,後面就再無重兵把守的關隘,只需要長驅直入便可以出奇制勝。
德贊貢佈滿是紅斑的臉上,即便是毫無表情也顯得較為猙獰,此人在軍事上的才能有限,但打仗卻是極其兇狠,因為他從小是大禪師帶大的,對於秘傳佛教的信仰和忠臣也是無可挑剔,因此才能被允許掌控吐蕃的軍權。
德贊貢布看了一眼右側的荀攸,聲音沙啞的說道:“荀攸先生,此番如何攻城?”
在淮陰侯手上慘敗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