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第1/2 頁)
第二個發現的是唯物辯證法的不合邏輯。陳公博是哲學 系出身,很容易地將唯物論辯證法的&rdo;孃家&rdo;找了出來;大 家都知道馬克思的辯證法,源於他的老師黑格爾的學說,其 實這個辯證法是由希臘形上學的學者芝諾所發明。
黑格爾的辯證,一切進步都由於矛盾;由矛盾才會產生 真理。因此辯證法有正、反、合三個面;正、反的矛盾,產 生真理便是合;但馬上又有一個反面出現,形成矛盾而產生 另一個合。這樣相反相生,永無休止;所以共產黨不斷製造 矛盾,不斷展開要鬥爭。但馬克思推斷到了&rdo;無產階級專 政&rdo;,就不再有無產階級的反面;矛盾沒有了,鬥爭也停止了! 這不是不合&rdo;正、反、合&rdo;相反相生,永無休止的邏輯?陳 公博認為,共產宣言不過是對工人的煽動宣傳,決不是真理, 所謂&rdo;科學的社會主義&rdo;,本身就是不科學的。
第三個發現的是,馬克思的剩餘價值論,只是平面的、浮 淺的觀察。他認為一個工廠的盈餘,都是廠主剝削工人而來 的。在一個小小的純以勞力為主的工廠,這個理論還有點相 似;但施之於大企業,則馬克思的理論,完全失去了根據。譬 如菸酒專賣,剩餘價值很多;能說所有的盈餘,都是由工人 日常工作而來的嗎?當然不是!諸如國家賦予的獨佔權、技 術、增加生產、減低成本的企業管理方法、廣告等等,都是 產生剩餘價值的因素。豈能一筆抹煞?
不過陳公博亦有困惑,這些道理是極淺近的:何以馬克 思會看不透,發出如此論調?及至深入研究,方始恍然;馬 克思流亡在英國寫《資本論》時,正當產業革命初期,確有 這些剩餘價值的現象,以致他據為定論。《資本論》就算有價 值,也是一時的;純經濟的學識,不管是亞當斯密的《原 富》,或者馬爾薩斯的《人口論》,不會四海皆準,古今不變。 陳公博認為適閤中國國情的富強之道,只有民生主義。 &rdo;我與公博同感;不研究共產主義,不知民生主義之可 愛。&rdo;周佛海說:&rdo;我在京都研究了河上肇博士的著作以後,對 共產黨的一切,就漸漸疏遠了。在黃埔軍校成立後,我應戴 季陶先生電邀,回到廣州,參加國民革命。當時第三國際的 代表是鮑羅廷,我跟他大辯論過幾次;我告訴他‐‐。&rdo;
周佛海告訴鮑羅廷說:共產黨的任務是社會革命;國民 黨的任務是國民革命,中國所需要的是後者,不是前者。因 為中國現在要以整個民眾的力量,打倒封建軍閥;要以整個 民族的力量抵抗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在當前並不需要農民 對地主,與無產階級對資本階級的鬥爭。那樣會將力量抵消, 適足以予敵以可乘之機,使得外患內憂,更加嚴重。共產黨 如果真想跟國民黨合作,應該放棄階級鬥爭的工作,全力來 參加國民革命。
鮑羅廷自然不會同意這一看法。在經過幾次激辯後,周 佛海發覺第三國際仍是以蘇俄為本位;完全沒有顧到中國人 的願望。因此,周佛海正式提出退出共產黨的通知。
周恩來得知這個訊息,深夜去敲周家的大門,將周佛海 從夢中喚醒,苦苦相勸。可是一直磨到天亮,周佛海依然無 動於衷,周恩來只得悵然而去。 &rdo;我自問對國民黨是有貢獻的,不過我也必須坦白地說, 這一份貢獻並不能抵消我在組織中國共產黨上造的孽。&rdo;周佛 海又說:&rdo;最教我耿耿不安的是,煽動了許多純潔青年,把他 們送到西伯利亞去開會;其中有三十多人,後來到了莫斯科, 進東方大學中國班,經過瞿秋白的翻譯,學習馬克思理論;雖 然也有迷途知返的,但大多數在以後成了中共最堅強、最有 力的幹部,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