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第1/2 頁)
錢謙益早見識過王承恩的心機,聞及此言,料想王承恩定有什麼打算。錢謙益笑道:&ldo;倪大人,你就說說你明日奏摺的意思,讓我與王公公出出主意。&rdo;
倪元璐看看王承恩,他實在搞不明白,東林黨人怎麼跟太監混到了一起!不過倪元璐一慣對錢謙益這個&l;東林浪子&r;的印象不錯,隨即起身離座嘆了口氣道:&ldo;為今大明,內有匪禍,外有蠻夷窺視,連年大旱,民不聊生。皇上為了軍餉,欲加重百姓賦稅,這個時候加重賦稅,何以安民心!下官卻是準備力策皇上,這賦稅加不得,可卻無良策,改變現下的局面!難道天真不佑我大明!&rdo;
&ldo;倪大人,皇上這也是無奈之舉。&rdo;錢謙益聞及此言也是心下難平。
這客廳中的三人,兩人為崇禎加重天下百姓賦稅心中不平,王承恩聽到倪元璐這奏摺內容卻是心中一動。
崇禎年間,為了支付龐大的軍費開銷,崇禎不僅僅將自己的內庫私銀全提供了軍餉,甚至變賣宮中值錢的玩意兒支援軍費,就連崇禎的愛妃下葬,陪葬的的物品都沒幾件!越窮越想不到辦法,崇禎卻是陷入了惡性迴圈的惡果。面對內憂外患,財政支出的壓力極其沉重,崇禎竟然採用了增加百姓稅負的愚蠢政策。
&ldo;這賦稅,有地方來!&rdo;王承恩語出驚人。
&ldo;王公公?莫不是說笑?&rdo;錢謙益和倪元璐兩人你瞪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實在不敢相信王承恩這個太監有解決賦稅的辦法,那還要他們這些大臣幹什麼!
王承恩答非所問,笑道:&ldo;聽說倪大人的書法了得,鄙人今天就懇請倪大人為鄙人做個筆錄,可否?&rdo;
倪元璐看看錢謙益,錢謙益點點頭,當下倪元璐叫老僕端來文房四寶伺候,錢謙益遣走老僕親自為倪元璐磨墨,倪元璐攤好紙張,手握毛筆沾墨,只待王承恩一開口,便下筆。
&ldo;工商皆國本,然祖宗法制重農而輕工商實不可取……&rdo;
倪元璐聞及王承恩此言一愣,還是豪不憂鬱的揮筆急書。錢謙益卻是在旁拼命磨墨,兩隻耳朵豎得直直的,一時深思搖頭,一時又猛然醒悟點首,看向一邊思索一邊說話的王承恩眼中除了驚嘆還是驚嘆!
這到底是什麼人!
崇禎即位之後,滅了魏忠賢,整肅朝綱,勵精圖治,想要重新開啟一代盛世。
然而,崇禎的知識結構顯然存在問題,崇禎沒有能夠準確抓住問題的要害。明朝的一切問題都集中在財政上。內部的貪腐、外族的入侵、農民的起義,都是因為財政失衡而引起的。就本質而言,是由於公共財政制度與政策的失衡,導致經濟失衡,最終導致政治的失衡。
中國的農業文明到了明朝開始出現明顯變化。隨著技術進步,隨著交通運輸的改善,隨著民間信用的迅速發展,明朝的工商業迅速發展,在江浙一帶的工商業資本主義迅速萌芽就很好的說明瞭這一點。工商業成為重要的價值載體,掌握工商業就能夠掌握當時的經濟命脈。
遺憾的是,滿懷中興之志的崇禎看不到這一點,崇禎不知道如何控制工商業。尤其嚴重的是,崇禎不知道如何從工商業發展中,獲得財政收入。面對內憂外患,財政支出的壓力極其沉重。崇禎竟然採用了增加農民稅負的愚蠢政策。
王承恩就是想讓崇禎的賦稅觀念從傳統農業轉到工商業身上,這才是治本的良方!選擇倪元璐上這奏摺,正是因為倪元璐在&l;魏閹十大罪&r;上給崇禎留下了極好的印象,何況,就算崇禎覺得這是&l;歪策&r;,也不會怪罪倪元璐。而且倪元璐與&l;東林浪子&r;的錢謙益關係還不錯,倪元璐&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