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有些淵源(第1/5 頁)
舅甥爺倆去南鄉,這個年代的交通並不方便,大部分路程要靠走。
他們得先坐長途過路車,坐到縣城。縣城是個大站,等到站下車,後面的路,全靠走。
姚家大隊和蘇家大隊所在的公社,叫寧莊公社。
在兩個大隊西邊和西嶺之間,正好有條瀝青路國道經過,這條國道一路往南,把公社分成東西兩大塊。
以前分別叫寧東村,和寧西村,後來改了,變成了寧東大隊和寧西大隊。
這家住公社,也並非都是有工作的城裡人,只是公家單位多了,多了些端鐵飯碗的人,大部分還都是打漁種地曬鹽的老百姓。
這條國道,好像是個天然的分界線,大部分漁業隊住在國道以東,種地的農業大隊住在國道以西。
再往南過了曲安公社和幾個自然村,就到了田港縣城。
爺倆要想搭上過路車,得沿著瀝青公路一路往南走,走走停停,不時看著後面有沒有車來,有車來了,就停下來,拼命揮手,才能坐上車。
這鄉下地方,可沒什麼站點。
姚倩心裡輕鬆了,跟蘇小舅說著話,或者說被小舅考問知識點更準確,時間倒是過得快。
等說完了幾個知識點,又聽小舅講了幾個例子,正好也走過了公社,坐上了車。
這過路的長途車,是往南去市裡火車站的,上車要看介紹信。
蘇小舅開出的介紹信上,是往南鄉買柴草。
初夏時節,正好過了雙搶,這個時候夏種都過了,正好出門買柴草,理由再合適不過了。
一路過了縣城,等到全靠走的時候,姚倩不免擔心:“小舅,您認識這些路?咱爺倆可別走錯了。”
她想快點見到這位董婆婆。
因為她想知道,這位會用祝由術救人的大善人董婆婆,到底是不是她前世的婆婆。
蘇小舅笑:“錯不了。小舅來過好幾次了。”
蘇小舅接著道:“大家都喊她董婆婆,那是因為她救了不少小孩。”
這董婆婆年輕的時候,偶然得了個機緣,學會了一些治病救人的咒語。
私下裡,十里八鄉的鄉親們便傳開了,南鄉有個神通廣大的董神婆。
可是後來時代變了,再這麼叫,就是搞封建迷信,屬於被打擊的範圍,自然就沒人敢這麼叫了。
於是這稱呼,就從“董神婆”,演變成了“董婆婆”。
乍一聽,這稱呼沒什麼問題,可懂得人都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不然四十出頭的中年女人,被人喊成“婆婆”,挺奇怪的。
蘇小舅說完董婆婆的稱呼由來,又提到一事:“說起來,咱家跟這董婆婆一家,還頗有些淵源。”
姚倩聽到這話,連忙問:“什麼淵源?”
蘇小舅:“他們家也算你外公結的一個善緣。這是老早以前的事了。那時我大哥,你大舅都還是小不點。”
姚倩想掰手指:“這得多早啊,四五十年以前?”
蘇小舅:“差不多吧,你外公每次說些往事,都不愛說日子。問他,他還不高興,說什麼‘又不是修史,記日子幹嘛?’。真是倔老頭一個!”
姚倩笑:“小舅,您別賣關子了,到底跟董婆婆一家,是個什麼淵源?”
蘇小舅說:“你外公年輕時,每年都要出門訪友,就是去找他的舊日同窗,其實,我覺得吧,你外公就是在家裡憋壞了,想出去找人吹牛。讀書人嘛,一起罵罵時運不濟什麼的!”
姚倩忍不住:“小舅,你是看到外公不在眼前,才敢這麼說吧?”
蘇小舅也笑:“不過,反正那時,家裡算是薄有田產,他那點出門的路費,還是出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