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明朝的中國傳統服飾(第1/5 頁)
明朝時期的中國傳統服飾在形式、特點上有諸多鮮明之處,以下是具體解析:
1. 男子服飾:
- 道袍:
- 形式:直領,大襟,有暗擺,兩側開衩。是明代男子居家時的外衣,也可作襯袍或平民男子婚服。
- 特點:這種服飾較為寬鬆,穿著舒適自在,體現出明代文人的閒逸之態。其整體風格簡約大方,沒有過多的華麗裝飾,展現出一種質樸的美感,很符合明代文人雅士的審美追求。
- 直裰:
- 形式:交領長衣,不必加擺(加內擺叫道袍,加外擺叫直身)。兩宋時期的直裰不開衩,元明時期兩側開衩。後背有一條直通到底的中縫,前襟上也有一條中縫,系扎的腰帶絡穗、絲絛。
- 特點:它延續了宋代的基本樣式,但在明代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和變化,更加適合明代的社會文化氛圍。直裰通常是文人士大夫所喜愛的穿著,體現出他們的儒雅氣質和文化修養。
- 圓領袍:
- 形式:圓領袍起源很早,到明代時,各種補子、蟒紋、飛魚紋、龍紋等出現在了圓領袍上。
- 特點:成為官員的固定穿著,也是皇帝的常服。這些紋飾的出現,不僅增加了服飾的裝飾性,更重要的是成為了區分官員品級的重要標誌,體現了明代嚴格的等級制度。
- 曳撒:
- 形式:最初是蒙古族發明的服裝,元朝滅亡後,明朝採用了曳撒形制,並進行了改進,形成了具有明代特色的樣式。它的特點是前襟分裁,後襟不斷,兩側有擺,便於騎馬和行動。
- 特點:在明朝中期,錦衣衛採用曳撒樣式,開創出屬於自己時代特色的形式,也就是飛魚服,使得曳撒在明代成為一種具有特殊身份象徵的服飾,武官也多穿曳撒。
- 方巾圓領:
- 形式:儒生所著服飾,其特點是寬袖、皂(黑)色緣邊,青圓領、皂絛軟巾垂帶。
- 特點:這種服飾是明代男裝的代表形式之一,體現了明代儒家文化的影響,展現出文人的端莊和儒雅。寬袖的設計既符合當時的審美觀念,也便於文人進行書寫、作畫等活動。
2. 女子服飾:
- 鳳冠霞帔:
- 形式:鳳冠是皇后及貴婦們的重要禮冠,以金絲網為基底,上綴翠鳳,並點綴著璀璨的珠寶流蘇。霞帔宛如兩條彩練繞過女性的頭頸,披掛在胸前,下墜金玉墜子。
- 特點:在明代,鳳冠霞帔是命婦們的禮服,彰顯出尊貴與典雅。鳳冠的製作工藝精湛,裝飾華麗,體現了明代高超的手工藝水平;霞帔的色彩鮮豔,紋樣精美,與鳳冠相互搭配,更顯莊重。不同品級的命婦所佩戴的鳳冠霞帔在裝飾和紋樣上有所區別,反映了明代嚴格的等級制度。
- 褙子:
- 形式:樣式繼承自宋代,一般有合領和對襟兩種樣式。
- 特點:無論貴族還是庶民皆可穿著,根據穿著者的身份和場合的不同,功用有所區別。對襟大袖的褙子通常為貴婦們的禮服,而對襟小袖的褙子則更適合普通婦女作為便服穿著。褙子的穿著方便舒適,既可以單獨穿著,也可以搭配其他服飾,是明代女子日常穿著的重要服飾之一。
- 比甲:
- 形式:一種無領無袖的對襟馬甲,形似褙子但無袖,比後來的馬甲、坎肩要長一些,通常兩側開叉及至膝下。
- 特點:最初為元制服飾,但在明朝時期,北方婦女對其尤為喜愛,將其作為日常服飾穿著。比甲具有保暖的功能,同時也增加了服飾的層次感和裝飾性,體現了明代女子服飾的多樣性。
- 馬面裙:
- 形式:馬面裙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