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元,明,清時期的中國絲綢(第2/5 頁)
色的絲綢面料,製作工藝獨特,具有防水、防曬、涼爽、易洗等優點,適合製作夏季服裝.
元明清時期的中國絲綢工藝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發展與創新,具體解析如下:
緙絲工藝
緙絲在元代繼承了宋代緙制佛像的傳統,並發展出緙制帝王后妃祖先像的新風格。明代創造了鳳尾戧等技法,使圖案更加細膩豐富。清代則出現雙面緙、緙繡混色等技法,將緙絲、刺繡和彩繪相結合,使織物裝飾效果更具層次感和立體感.
織錦工藝
- 雲錦:在元明清達到鼎盛,是皇家御用品。其採用大量金線勾邊或織金裝飾,圖案華麗莊重,色彩對比強烈,如明萬曆皇帝的“織金孔雀羽妝花紗龍袍”,運用了多種珍貴材料和複雜工藝,盡顯皇家奢華.
- 宋錦:在明清時不斷發展,圖案多采用幾何紋、花卉紋等,色彩柔和古樸。其製作工藝嚴謹,需經過多道工序,如染色、織造等,常用於書畫裝裱和高檔服飾.
- 蜀錦:明清時期,蜀錦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吸收了其他織錦的優點,圖案更加多樣化,色彩鮮豔。其織造工藝獨特,採用經向彩條起彩、緯向組織起花的方法,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緞織工藝
緞紋組織在元代出現,明清時成為絲織物的主流。其織造時絲線以浮長形式佈滿表面,使織物表面光滑、光澤亮麗、質地厚密、紋路精細,可用於製作高檔服飾、鞋、包、絲巾等。如五枚暗花緞,即使是素色或暗花,也別具風味,有獨特的質感.
羅織工藝
羅織物在元明清時期依舊流行,其透過絞經地起出各種花紋圖案,質地輕盈透亮,花紋豔麗。明代有七絲羅、一三絲羅等多種品類,清代的羅織物在工藝和圖案上更加精細複雜,常被用於製作夏季服飾和裝飾品.
紗織工藝
紗是一種輕薄平紋織物,元明清時期的紗織物經緯密度更小,質地更輕薄,通風透氣效能更好,穿著涼爽舒適,如《紅樓夢》中提到的“軟煙羅”“霞影紗”等,體現了當時紗織工藝的高超水平.
印染工藝
- 染色:這一時期的染色技術更加成熟,可染出豐富色彩。明代《天工開物》記載了多種植物染料和染色方法,如用紅花染紅色、靛藍染藍色等。
- 印花:常用直印、拔印、防染等印花工藝。直印是色漿直接透過篩網印花版印在絲織品上;拔染印花是先用染料染色,再用雕白劑拔染;防染印花則是先印上防染劑,再進行染色,可印製出色彩鮮豔、圖案精美的絲綢織物.
元明清時期緙絲技術的傳承與發展如下:
元代
繼承了宋代緙制佛像的傳統,並形成緙制帝王后妃祖先像的新風,使緙絲在宗教和宮廷肖像領域得到傳承與發展,如元代緙絲《大威德金剛曼陀羅》等作品,其工藝精湛,色彩豐富.
明代
- 技術傳承與創新:一方面繼承了宋元的緙絲技法,另一方面創造了裝飾意味濃郁的鳳尾戧等技法。如明代緙絲《鳳穿牡丹團花》,運用“摜緙”“勾緙”和“木梳戧”等技法,使作品構圖飽滿、配色雅緻.
- 應用範圍拓展:用途廣泛,不僅用於帝王貴族的服裝,還用於書畫裝裱。江南絲織業的發展推動了緙絲業的繁榮,蘇州成為緙絲業的重要中心.
- 對外傳播交流: 緙絲技術傳播到日本、西歐等國,深受歡迎,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友好使者,日本民間稱緙絲和服帶為“中國明綴帶”.
清代
- 工藝技法豐富:出現雙面緙、緙繡混色等技法,把緙絲、刺繡和彩繪三者相結合,豐富了織物的裝飾效果,如清乾隆朝的“無量壽尊佛”織錦圖軸,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