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秦漢時期的中國陶瓷(第2/3 頁)
等圖案以及遊獵和宴客等畫面,有的磚上還刻印有銘記 。
- 秦瓦當:紋樣主要有植物紋、動物紋和雲紋三種,還有極少一部分有文字,字型為典型的小篆 。
- 漢瓦當:中間有鼓起的圓泡裝飾,外面有同心圓紋兩週,圈間飾以花紋和文字。動物紋有魚紋、蛇紋等,植物紋有葉紋等,還有云紋等。以有文字的數量最大,文字內容可歸為宮殿類、官署類等四種 。
漢代畫像磚
- 介紹:主要用在墓室和通道兩側的中部,題材內容豐富,有反映生產活動、社會風俗、車騎出行和神話故事等畫面,雕刻技法多樣,包括陰線刻、陽線刻等 。
東漢說唱俑
- 介紹:以成都天回山出土的最為典型,生動地塑造了一個說唱藝人的表演形象,左手抱鼓,右手拿著鼓棒,表情豐富,動作誇張 。
彩繪陶繭形壺
- 介紹:是秦漢時期獨特的器型,壺身呈繭形,多施以彩繪,色彩鮮豔,圖案精美,體現了當時的陶瓷藝術水平 。
秦漢時期的陶瓷裝飾手法豐富多樣,主要有以下幾種:
弦紋
是在陶輪成型過程中,隨著陶輪的旋轉,用工具在器物表面刻劃而成的線條狀紋飾,一般為平行的線條,排列在器物的頸部、肩部等部位,可使器物更具層次感和秩序感,常見於漢代的灰陶容器等.
刻劃紋
透過使用尖銳的工具在陶器表面刻劃出各種圖案,如三角紋、連環紋、櫛齒紋等幾何圖案,以及動物紋等,線條細膩、流暢,能夠生動地表現出各種形象和圖案,增強了器物的藝術感染力,是秦漢時期常見的裝飾手法之一.
繩紋
用纏繞著繩子的工具在陶器表面滾壓或拍印出的紋飾,呈繩索狀的紋理,有粗細之分,排列方式多樣,有的緊密整齊,有的稀疏隨意,給人以古樸、自然的美感,在秦代和西漢前期的一些甕、罐等陶器上較為常見.
模印與浮雕
採用模具在陶器表面印出各種圖案或文字,圖案清晰、規整,可重複製作,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常見的有幾何圖案、動物圖案等。浮雕則是將圖案或形象以立體的形式突出於器物表面,具有較強的立體感和層次感,使器物更加華麗、精美,如漢代的瓦當、畫像磚等多采用模印或浮雕的裝飾手法.
塗色與彩繪
在陶器表面塗上一層顏料或繪製各種彩色圖案,以增加器物的色彩和美感,顏色有紅、黑、白、藍、綠等,色彩鮮豔、豐富。秦代兵馬俑就施以彩繪,色彩豔麗和諧,漢代的彩繪陶壺等也採用了這種裝飾手法,繪製有青龍、白虎、朱雀、雲氣紋等圖案,畫面生動活潑,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秦漢時期的陶瓷形式豐富多樣,主要有以下幾種:
日用陶器
- 灰陶:是漢代最主要的陶系,普及全國,呈青灰色,火候均勻,質地堅實 。
- 硬陶:質地堅硬,廣東地區的灰白色印紋硬陶較為常見,有的還戳上印記,多為容器 。
明器
- 模型明器:有倉、爐、灶、井等,大都作為明器供隨葬之用,還有豬、羊、狗、雞等家畜家禽及圈舍、住宅等模型 。
- 禮器明器:包括鼎等仿銅禮器造型的陶器 。
陶俑
- 秦兵馬俑:形體高大,和真人真馬大小相似,製作時將頭、軀幹、腿等分別以模製法制成後粘接在一起 。
- 漢代陶俑:西漢的陶塑繼承秦代藝術風格,深沉雄大,東漢陶俑以四川陶俑最為典型,造型生動活潑 。
建築用陶
以秦磚漢瓦最為著名,瓦當的藝術成就突出,還有空心的壙磚,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