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大受震撼(第1/2 頁)
風雪中。
騾車行進近兩個時辰,朱由校一行終於抵達張燾和張兆所在的張家灣。
尚未進村,張兆便提前趕著騾車匆匆進村子,對著在村口玩耍的孩童急切地喊道:“快,快去通知族老和里正,村裡來了貴客!”
張家灣遠離開封府,同樣離縣城甚遠,平日裡鮮少有外來之人。
今日稀稀落落來了近百人,這絕對是村裡的頭等大事。
透過一路上的交談,張兆深知朱由校談吐不凡、見識廣博,心想他若不是朝廷官吏,便必定是走南闖北的大商賈。
他年輕時曾經是營兵,在大同鎮打過韃子,自認為也算有點見識,不敢怠慢朱由校一行人。
對方身份非富即貴,點名要來村裡借宿,若是花錢如流水,指縫中流出的錢財都夠普通人一年的生活花銷,說不定還能給村子帶來一場意想不到的破天富貴呢。
幾名正在戲耍的孩童應了一聲,迅速結伴向村子裡跑去。
這時,張燾回首神色恭敬地對朱由校說:“公子,張家灣地處鄉間,百來戶人家,條件艱苦,百姓目光短淺,要有招待不周或衝撞的地方,還望公子海涵。”
朱由校面孔古井無波,語氣客氣地說:“數九寒冬,能有個落腳的地方已是萬幸,怎會心生不滿。”
他不想閉門造車,紙上談判,這才微服私訪,趁著年前在各省走走,親身實地瞭解百姓生活,掌握第一手資料,進而完善將來改革的策略。
張燾心知清楚朱由校不只是為簡單的借宿,對方身份尊貴,心思難猜,所以恭恭敬敬地在前頭引路。
朱由校邊走邊仔細觀察著村莊,隆冬時節,張家灣宛如被歲月塵封的古畫,靜靜地鋪展在蒼茫大地。
村口,一棵古老的槐樹孤獨地挺立,粗壯的枝幹向四面八方伸展,彷彿一位忠誠的衛士,默默守護寧靜祥和的張家灣。
老槐樹下,幾條土狗蜷縮在一起,瞧見眾人進村,警惕地抬起眼睛打量著朱由校一行人。
然而,它們似乎被錦衣衛和龍武軍身上散發的肅殺之氣所震懾,夾著尾巴驚叫著跑回了村子。
走進張家灣,映入眼簾的是錯落分佈的土坯房。
這些房屋大多低矮破舊,牆壁的泥土在歲月的無情侵蝕下,出現道道裂痕。屋頂覆蓋著厚厚的茅草,被積雪壓得微微下沉,幾縷炊煙從煙囪中嫋嫋升起,給這寒冷的冬日增添絲絲煙火氣息。
在寬敞的院落中,又時常能看到幾處新蓋的磚瓦房,它們鶴立雞群般地矗立在其中,似乎在無聲地訴說村裡近年來的變化。
村子中央是片開闊平坦的空地,厚厚的積雪覆蓋著地面,十幾名孩童正在雪中歡快地打雪仗。
他們雖然穿著打著補丁的棉襖,小臉也被凍得紅撲撲的,但在嬉笑打鬧間彷彿絲毫感覺不到寒冷。
整個張家灣在這冰天雪地之中,顯得格外寧靜而祥和,宛如一處世外桃源,遠離塵世的喧囂與紛擾。
朱由校曾親眼見過天啟七年,河北老丈為養家餬口,在酷熱難耐的天氣裡,帶領全家在田地裡收割高粱的情景;也見過陝西受災百姓,在災情中四處遷徙、流離失所的景象。
今是天啟十三年,經過朝廷數年的不懈努力,在這還未完全擺脫災情的河南出現如此溫馨的景象,這讓他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成就感。
海內昇平,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商旅野宿焉,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不正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嗎?
前行中,村裡的里正,村長,族老拄著柺杖,在村裡年輕力壯的小夥攙扶下,踏著積雪快步迎上來。
他們看到朱由校一行騎著高頭大馬,在風雪中依然身姿挺拔、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