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兵變和可能性(第1/3 頁)
二月二十八,王大衛從大相國寺回到樊樓,發現曹七和王厚正在等他。
曹七帶來了橫山戰區的最新戰報——慶州兵變。
雖然在此之前已經有幾位“有識之士”預見到了兵敗的結果,但他們恐怕也想不到兵敗居然以這樣的方式發生。
環慶路的防禦策略是當年范仲淹鎮守西北時制定的,依靠大量的城、寨、堡遲滯西夏的進攻。
這個法子看似笨拙,但其實非常管用。
西夏軍若要一個一個拔除這些“釘子”,將喪失戰略機動性,同時還要付出慘重的傷亡。
戰爭將演變成消耗戰。西夏當然耗不起。
如果西夏軍繞過這些“釘子”,則必須留下一部分力量對其進行監視。
留多了浪費,留少了還不如不留。這同樣也是一種消耗。
而且,隨著西夏軍的深入,還會遇到宋軍主動出擊,尋求野戰。
在曠野中,以步兵為主的軍隊跟騎兵野戰贏的機率很小。
因為勝了也砍不了幾個首級,一旦敗了則可能面臨數百里的追殺,一路潰逃,十不存一。
但在寨堡林立的地區卻不一樣。即便戰敗,步軍也可以從容組織撤退。
接應點很多,又不遠,咬咬牙,堅持兩、三天也就到了。
而且普通士卒心裡也清楚這一點,這樣的軍隊很難崩潰,四散逃命。
退一步說,即便將領無能,軍隊還是潰散了,這些敗兵也會在本能的驅使下朝同一個地方逃命。
抱團兒逃命的方式可以讓更多的人活下來。
這種敗過一次計程車兵只需吃飽喝足,休整幾天,重新武裝之後戰鬥力說不定會更高。
因為他們會覺得:上次敗得那麼慘老子都沒事兒,那還怕個毛,幹!
西夏這次進攻卻沒碰到幾次像樣的野戰。
大宋的軍隊基本上都龜縮在城裡,不出來。
韓大宰相不是說王文諒如何如何厲害嘛!來,走兩步,給大夥兒瞧瞧。
王文諒想了想自己這幾個月乾的那些破事兒,得出個結論:寨堡裡的宋軍比外面的西夏人更想要他的腦袋。
雖然他最終還是被韓絳逼著出了城,但是這貨也不敢真拼命,躲著西夏人走唄
反正韓大宰相只有“慧眼”,又沒有千里眼。
沒有野戰,西夏的鐵蹄在環慶路肆意踐踏,寨堡戰術的弊端就顯露出來了。
大量的寨堡需要大量計程車兵,大量計程車兵需要大量的補給,全靠後方運輸顯然不現實,所以肯定要就地屯田。
西夏軍毫無顧忌地劫掠這些村落,大批沒來得及躲進寨堡的農夫成了西夏軍的戰功和俘虜。殘垣斷壁,屍橫遍野。
直到種諤築囉兀城的訊息傳到環慶路,情況才有所改變。
西夏迅速做出決定:回師救援銀州。
畢竟銀州對西夏來說遠比環慶路重要得多。
回師之前先要把散在各處的軍隊收回來。
這本來是個麻煩且有風險的工作,但這一次進行得非常順利,因為宋軍沒有製造一點兒障礙。
收攏軍隊之後,押著俘虜和戰利品,西夏軍退出環慶路,回到西夏境內。
一路之上小心翼翼,緩緩而行。結果白擔心了,宋軍根本就沒出現。
環慶軍現在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因為誰也摸不準韓大宰相的腦洞到底有多清奇。
種諤急了。
環慶軍打的這是什麼玩意啊!爛得超乎想象。
不過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毫髮無損、氣勢如虹的十萬西夏主力奔著囉兀城來了,單靠鄜延軍肯定沒戲,先求援吧!
種諤給韓絳出了一道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