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平戎策和做宰相(第1/2 頁)
酒宴繼續,王大衛又想到一個問題。
按照後世的劃分,此時的大宋朝堂分成兩黨: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群龍無首、人數眾多的舊黨。
曹七和劉五明顯是舊黨的支持者,而王厚的父親王韶則被劃分到了新黨。但是他們三個卻聊得非常融洽,看不出多少分歧。
最起碼,他們對蘇軾全都推崇備至,而蘇軾這兩年可沒少給王安石拆臺。
王大衛漸漸明悟
王韶、王厚父子並不是王安石的黨徒。實際上,他們是一個獨立的小黨派,因為他們有自己明確的政治主張——王韶在熙寧元年上書的《平戎策》。
僅這一點,就強過九成以上的大宋官僚。那幫貨唯一的政治理想就是做上更大的官。
《平戎策》的主張可以概括為:
軍事問題軍事解決;
既然跟西夏死磕三十年都沒什麼進展,那就換個軟柿子練練手;青唐正好就是;
青唐曾經很強大,甚至打敗過西夏。但是雄主唃廝囉病死之後,青唐陷入分裂,現在正是下手的好時機;
大宋不下手,西夏人也會下手;到時候大宋反受其制,川陝不寧。
大宋拿下青唐,可以拉長對西夏的戰線;大宋的國力是西夏的好幾倍,不拉開了打,就在橫山那一小片地方死磕,這不是腦子有病嗎?
《平戎策》,不違憲。按照這個搞法,勳貴圈會繼續擴大。
勳貴們對此表示歡迎,幾十年了,都是老面孔,早都看膩了。
但是王氏父子這個黨派人少,實力弱,又遠在邊陲,做不成執政黨。
相比保守的舊黨,他們更願意支援王安石的新黨。
畢竟新黨的口號是:富國強兵,而後覆滅西夏,收復燕雲十六州。
路線不同,目標一致。
除此之外,王大衛也對曹七提出的若干經濟學問題做出解答。
首先是鋼筋水泥對伐木業的影響。王大衛給出的解答是:鋼筋水泥確實會對伐木業產生影響,但是影響不大。
因為木材用途十分廣泛,建築業只佔其中一小部分,大頭是傢俱、馬車等行業。
而且從宏觀的角度看,減少木材的使用是符合全社會長遠利益的。
綠色、環保、水土流失這些詞一出口,發現三人都沒聽懂。於是王大衛乾脆換了種說法,拿關中地區舉例子。
秦漢到初唐時期,關中是天下中心,土地富饒,河渠眾多,植被茂盛,有“得關中者得天下”之稱。
唐朝的建立正得益於此。當時楊玄感、王世充、李密都選擇在洛陽死磕。
只有老李家捲起全部家當,一頭扎進關中,連老家太原都不顧了,從而一舉佔據爭奪天下最有利的位置。
不過唐朝已經是關中地區最後的餘暉。幾百年繁衍生息,諸姓皇室大興土木,秦嶺都被砍成禿山,關中地區再也無力負擔大一統王朝國都的重任。
李唐歷史上就有數次皇帝帶著滿朝大臣跑到洛陽“要飯”的經歷,被人們稱作天子“逐食而居”。
現在的關中更慘,連北面小小的西夏都搞不定,這還是在中原地區卯足勁供應關中的情況之下。劉徹和李世民的棺材板都要壓不住了。
其次是鋼筋水泥對採石業的影響。王大衛坦承:這個影響肯定不小。不過水泥本身也需要採礦,市場會自發調整採石工人換個地方、開採另一種石頭的。
至於採的是什麼,得先等董員外的訊息,現在不能說。
最後是活字印刷對雕版印刷的影響。王大衛直言:“這個我沒管。我就知道一點,活字印的書肯定比雕版的便宜,那就可以讓更多的人讀得起書。
若是有人想要出版自己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