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兼職和邀請(第1/2 頁)
魯發捧起信紙,小心地吹乾上面的墨汁。待其乾透,用蒲扇般的大手輕柔地摺疊起來,揣入懷中。起身,一躬倒地,想要告辭。
“別急著走嘛!再喝一碗。”王大衛挽留。他還想從魯發嘴裡多套出點兒東西。
“屬下遵命。”魯發抱起酒罈,給三人都滿上。然後端起酒碗,一飲而盡。放下酒碗,再施一禮,告辭。興沖沖離開酒館。
王大衛都傻了。轉頭看向王舜臣,用目光詢問:我剛才說的啥?有毛病嗎?我不是這個意思啊!
王舜臣哈哈大笑。
王大衛當即決定,給自己找一份新工作——代人寫信。地點就選在王韶大帥府的門房。
這是一份很有意義的工作。志願軍的識字率不高,能寫的就更少了,但需要寫信的人卻有很多,尤其是現在這個時候。
而王大衛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他想聽故事,每一封信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即便不如魯發那般精彩,也可以當作社會調查。
然而,調查的結果卻讓王大衛開心不起來。
找他寫信的人大部分都來自關中地區,也有一少部分漢中人。在加入志願軍以前,都沒有土地,靠做佃戶或者長工過活。
但在更早的時候,他們的家中是曾經有過地的。
看來,王大衛判斷,這倆地方的土地兼併很嚴重啊!
但令王大衛更加意外的是,他們對兼併了自家土地的大地主卻並不怎麼痛恨,而是固執地認為,這些苦難都是西夏人造成的。
西夏人?王大衛努力思考,試圖找到兩者之間的邏輯鏈條。結果,沒找到,反而有一種南轅北轍的感覺。
按照正常邏輯,西夏屢屢寇邊,那關中地區不正應該抑制兼併、保證生產嗎?至於戰事,顯然應該由大宋官軍負責。老百姓只管種好地、交足稅,就可以啦!
但現實情況卻明顯不是這樣。當理論和實際觀測結果不相符時,該怎麼辦?自然只有引入“猜想”來破局。
於是,王大衛大膽猜測
很久以前,那時候自己還沒穿過來,有位高瞻遠矚的大佬,面對西夏兇悍的兵鋒以及宋軍連番的慘敗,作出論斷:要想搞定西夏,必須做好兩件事,一是打仗,二是種地。
打仗,需要人;種地,同樣也要人。有衝突,只能先顧一頭兒,那自然得先打仗。
怎麼把人弄進軍隊?直接去田裡抓壯丁?如此簡單粗暴,怎麼能配得上大佬的格調和風采?做事得講究個方式方法,要潤物細無聲。
還是土地兼併吧!地都沒了,你還種什麼種?投軍、砍人,才能有飯吃。
有一個常識:一塊地,如果分給兩家種,兩家人都能勉強生活;但,被兼併後,則只需僱一家佃戶就能種完。
如此,還能大幅降低養兵的成本。你不想幹,有的是人搶著幹。乾坤已定,眾生皆為牛馬。
當然,這種手段必須輔之以宣傳,給他們的仇恨指明一個宣洩口——西夏人。這一點非常重要。
猜想結束。
王大衛順便又得出另一個結論:我果然不是啥好東西,壞透了。千萬不能讓我這種人當官。
好在,代人寫信的同時還有另一份令人身心愉悅的兼職——教人唱歌。
湟州的歌姬們聞風而動,用盡畢生所學,力求將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展現在“世人”面前,帶著樂師,陸續登門求教。
王大衛自然歡迎。這也是他作為後營總管分內的工作嘛!都總管王韶王子純親口認證,不容置疑。
雖然,他找不到那麼多反戰歌曲,但,你情我愛的卻有不少。這些歌曲其實也能達成同樣的效果,只不過要委婉一些,還更受歡迎。
春寒料峭,玉臂輕紗,宮商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