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聊艾蕪(第1/4 頁)
今天聊艾蕪,聊他的《南行記》。
藝術家
22:22:22
小悅好,聊聊!
?michael,傾倒我世界
22:25:02
今天聊什麼
藝術家
22:28:35
電影聊完了。
我們都喜歡文學藝術,還是聊文化名人吧。
你知道艾蕪嗎?他是我們成都有名的作家,他的《南行記》寫的很好,還改編出了電視連續劇。
下面是他的簡介。
艾蕪原名湯道耕,四川新蘩人。
1921年秋考入成都四川省立第一師範學校。1925年因不滿守舊的學校教育和反抗包辦婚姻,棄學遠行,在我國西南邊境和緬甸,馬來亞,新加坡等地漂伯,五六年在底層過著貧困流浪的生活。他的第一篇小說《人生哲學的第一課》和當時的代表作短篇小說集《南行記》中的作品就以這幾年的見聞感受為題材,描寫“現在時代大潮流衝擊圈外的下層人物,在生活重壓下強烈求生的慾望和朦朧反抗的行動”,呈現了西南邊地風光,充滿異域情調,富於傳奇色彩。
1931年回國後定居上海,開始創作生活。除了《南行記》還寫了不少短篇小說和散文。
抗戰爆發後,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會桂林分會理事。1944年由桂林逃難到重慶,寫完著名長篇小說《故鄉》,編輯抗敵協會重慶分會會刊《半月文藝》(附在重慶《大公報》上) 計60期。1946年到陶行知擔任校長的社會大學任教。1947年夏,國民黨在重慶大捕民主人士,逃到上海。這個時期作品更加豐富,多以抗戰生活為題材,著重描寫農民的苦難和反抗,揭露黑暗統治。文學風格由浪漫主義轉向深沉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山野》是這個階段創作成就的主要標誌。
抗戰期間,他還根據自己的創作體驗寫成通浴理論讀物《文學手冊》,至今仍受到初學寫作者歡迎。
解放戰爭時期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豐饒的原野》。1957年創作了以解放初期我國工人階級建設社會主義的沸騰生活為題材的長篇小說《百鍊成鋼》和不少工業題材的短篇。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到雲南舊地重遊,完成了《南行記短篇》。這些小說和《南行記》一樣,以手記的形式展現了南疆人民嶄新的生活和巨大的變化。
近幾年,仍在不卷地創作。1981年作第三次南行,創作出版了《南行記新篇》。1985年和1987年各有一部新的長篇小說問世。
?michael,傾倒我世界
22:30:02
嗯嗯 艾蕪很了不起
藝術家
22:38:35
我以前還去拜訪了他的故居,就在新都不遠。
遊艾蕪故居
10、24
今天星期六,應該學山水畫。看看微信群上說今天不學,那麼今天到哪裡去呢?前幾天遊新桂湖公園,知道艾蕪故居在新繁縣清流鎮,今天有空正好到清流鎮去拜訪艾蕪故居!
在手機上查了路線圖,要轉幾道車。22路到永寧文化廣場,然後坐771到西華大學下。到了西華大學,到校門看看拍照,一看就知道這幾個字是毛主席的手筆,非常有氣勢!趕緊拍照!
有幸騎車逛了逛美麗的西華大學,同學們在放風箏。到藝術樓二樓舞蹈學院看看,有一些學生在練舞。然後到湖邊小吃店吃了一碗米線。
然後坐p18到黃家橋公交站,再乘675到新繁公交站,再乘61A到清流鎮,再坐6元錢三輪車到艾蕪故居。
艾蕪故居在清流鎮翠雲村,和我們華嚴村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