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新的問題凸顯出來(第2/4 頁)
的唯一辦法。
實際上
早在10月4日,德皇威廉二世就任命具有自由主義色彩的馬克斯·巴登親王為總理,主持媾和事宜。
只不過在這個時候,德皇威廉二世尚心存僥倖,希望以保留德意志帝國體制的情況下,能夠體面的退出戰爭。
德國新政府在瑞士政府的協助下,向唐國首相提出:
倘若以“十五點”為基礎媾和,德國願意簽訂停戰協定並開始和談。
“十五點”是唐國首相胡永堂勳爵於1918年1月8日,在唐國下議院的演說中提出來的和平政策,旨在以此為核心結束戰爭。
胡永堂勳爵的“十五點”政策,是在國際形勢發生急劇變化的形勢下,提出的瓜分世界“和平綱領”,並且著重提出了“沙俄威脅”問題。
唐國此舉的目的,就在於把對德談判的外交主動權抓到自己手裡。
10月8日,唐國復照德國,要求它的政府確認接受“十五點”以及胡永堂勳爵後來歷次宣告中所提出的要求。
到10月日,唐國政府才把德國政府停戰媾和的要求通知給協約國,並提出以首相胡永堂勳爵“十五點”作為未來“和平條約”的基礎。
大唐帝國政府表示;
若不以“十五點”為談判基礎,大唐就單獨和德國媾和。
在這種逼宮情況下,英、法、意等國經過多日的閉門磋商,代表協約國集團於10月27日通知唐國,同意以“十五點”為基礎開始與德國談判。
此時,威廉二世皇帝已被迫退位逃往國外,巴登親王的內閣也宣佈辭職。
1918年11月1日,以德國不管部大臣馬提阿斯·艾爾茲貝格爾為首的德國代表團,在巴黎東北部康邊森林的車廂裡接受了停戰條件,正式簽署了停戰協定。
當日中午11時,正式宣佈停戰。
這個時間,比原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提前了整整10天。
康邊協定的簽署,意味著歷時五十一個月零四天的列強瓜分世界的大戰的結束。
這次戰爭,其規模之大在歷史上是空前的,三十四個國家近十億人口被捲入了戰爭。
戰火蔓延的面積達四百萬平方公里,各國直接參戰的人數達七千萬人之多,戰爭波及的人口達到35億。
在戰爭中,有一千萬餘人戰死、二千萬人受傷。僅參戰國的直接軍費就達二千零八十億唐元。
戰爭使各國人民陷於更加困苦的境地。而唐國壟斷資產階級卻大發橫財。
唐國壟斷資本1916—1918年的三年間,每年平均收入比大戰前的三年增加了六十九億美元,成為最大的贏家。
僅“滅菌王”(磺胺)一項,每年就帶來十數億唐元的鉅額利潤。
12月初
帝都朝歌城(費城)迎來了一場飄飄揚揚的大雪,將偌大的都市裝扮的銀裝素裹,被所有人都增添了一份好心情。
戰爭勝利的訊息傳來,舉國一片沸騰。
大唐帝國的民眾依然以華人傳統的方式,敲鑼打鼓,舞龍舞獅來歡慶這一喜訊,從此世界恢復期待已久的和平。
仙壽宮裡
宮殿裡一片喜氣洋洋的氛圍,大唐帝國首相胡永堂勳爵即將率團前往巴黎,參加關於戰後國際格局劃分的戰後會議,並且與盟國商討對戰敗國相關的懲治舉措,包括戰後賠償問題。
首相胡永堂勳爵提出的“十五點”政策,是“戰後巴黎和平條約”的基礎,他當然不讓的要出席這一重要國際會議。
宮殿裡的眾人笑語盈盈,都是一副輕鬆的神色,戰爭勝利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好訊息。
大唐帝國方面行動非常快,在德國投降的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