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第1/2 頁)
名字就叫做:中國雄鷹振翅大敗日寇,勇殲倭奴!
而另外一些記者,則是要麼去尋找日機的墜機點,以求獲得第一手的影像資料,要麼就是跑向王家墩機場,去採訪凱旋的英雄。
一些西方各國的戰地記者,也都在滿街密密麻麻的人流裡,大步的朝著電報局跑去。
準備到了電報局,就地口述一封精彩洋溢的戰地戰報:
「武漢上空剛剛爆發一場激烈的大空戰,在英勇的中國空軍的奇謀打擊下,東洋戰機紛紛折翅武漢上空,最終不敵,狼狽逃竄!」
而那些拿著軍用望遠鏡,在各個有利的樓頂高處,觀察戰況的英美法德蘇意的軍事觀察家們,各國大使們。
在放下手裡的望遠鏡的時候,都是一副震驚的神色。
「我的上帝,在淞滬戰爭之後,原本以為中國會完全的失去制空權,真沒有想到今天竟是這種令人驚訝的戰況。中國空軍打得真漂亮!」
在漢口漢正大道的一棟四層西洋樓的樓頂,美國駐華大使詹森,武官卡爾遜上校,美國《星期六晚郵報》駐華戰地記者埃德加·斯諾。
三人站在美國駐華臨時大使館的樓頂,觀望著中日空軍之間的空戰。
此時,詹森的臉上露出一副難以相信的震驚神情,大聲的說道:「這真是一個神奇而偉大的國度,這些勤勞貧困,百折不撓的中國人,似乎總能創造出讓人意想不到的結局!」
「這並不奇怪,大使您一直在南京,上海一帶,接觸的也都是國民政府的高層,而沒有下去走走看看。尤其是延安!」
埃德加·斯諾兩眼光芒的說道:「假如大使不介意,我送您的《西行漫記》,您閒暇的時候可以看一看,說不定會有一些新的想法。」
「一定會仔細的看一遍。」
對於這個現在已經享譽西方的無冕之王,詹森當然不會在語言上得罪,然而這也只是他的客套話而已。
作為一個國派大使,他更願意相信他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而不會因為看一本記者寫的書,就會對從來沒有見過的事物,產生什麼實質的想法。
「在東洋的施壓下,英國,義大利等國都開始對中國限制軍售;中國政府在淞滬會戰,退到武漢以後,手裡根本沒有足夠的資金採購戰機,不然在亡國的危機下,也不會只下了50架霍克-3和30架p-36的訂單。而且中美相隔萬裡大洋,戰機至今遲遲沒有送到。」
卡爾遜作為美國總統羅斯福曾經的衛隊長,此次在來中國前,被羅斯福專程叫到白宮。
羅斯福告訴卡爾遜,此時正處於世界大戰的邊緣,特意叮囑『希望你不時地給我寫信,告訴我你眼裡的中國已經發生的和將要發生些什麼。』
在卡爾遜1937年夏末到達上海的時候,正值淞滬會戰,美軍駐亞洲艦隊司令亞內爾上將,又任命他為情報官,收集東洋軍隊在中國作戰的方式。
所處立場的不同,讓卡爾遜對今天的空戰有著不同於埃德加·斯諾,而是更傾向於全球對抗的角度來解讀:
「現在蘇軍和關東軍,在東北蒙古一線嚴重對峙,雙方不斷爆發小規模的軍事摩擦,兩國之間的大戰早晚都會爆發;蘇軍在西線歐洲,面對的全是敵視的目光,所以它太需要中國為它在東亞牽制日軍的兵力和視線,延緩東北那邊的戰爭程序。——大使您想過了沒有,假如這場中日戰爭沒有美國的參與,無論是最終東洋獲勝,或者蘇軍支援的中國取得勝利,對於太平洋,將會出現一種什麼樣的局面?」
卡爾遜烤好一支雪茄,然後點燃,鬱悶的說道:「總統有意援助中國遏制東洋,同時也讓中國遠離蘇方,在東亞培養一個堅定的盟友,抵禦蘇日在亞洲的南進。但是所有的行政命令必須到美國國會透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