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0 章(第2/3 頁)
娘在家除了教三位妹妹打馬球外,還在家中置席請沂州年齡相仿的官家姐兒來家中作客,有時還約著一塊外出賞花。
八月十六這日,伯府范家來送催妝花髻的一行人到了沂州,隨行的還有一位汴梁那邊的官媒,小娘子與郎君婚期的前三日,男方那邊會來女方家中送催妝禮。
但汴梁離沂州不近,路上要耽誤不少日子,索性兩家不守舊禮,提前送了。
除去催妝花髻外,還有銷金蓋頭,五男二女花扇,各色禮物,架勢之足,吳家見那把花扇像是舊物,官媒就把花扇的來頭說了一遍。
原來是當年伯爵娘子用過,伯爵娘子就是元娘未來的婆母,又因扇兒是當時的參政娘子相送,和一般的扇兒不一樣,故而范家使人帶了過來。
馮氏見其中有如此緣故,連問是不是汴梁王家,他家出過一位參政相公,是上等高門。
“正是那個王家。”
來吳家觀禮的劉同知他們,聽罷,都忍不住議論紛紛,圍在吳相公身邊,說不盡的恭維話,羨慕者不在少數。
一時,吳家風光的很。
“濟文兄,恭喜啊。”與季姐定下婚事的竇家,也來人觀禮了,此人不是旁人,正是竇舉人的爹,竇老爺。
他今兒穿著一身青色直裰,腰身富態,頭上裹了一塊梅花方巾,他拱了拱手,問道:“你該和吳相公賀喜才是,怎麼與我賀起喜來了。”
那人搖了搖頭,把他拉到一旁說話,“你今兒滴酒未沾,怎麼糊塗了,令郎不是與吳家大房的姐兒訂下了婚事嗎,那姐兒有一位嫁到伯府范家的姐姐,你們竇家日後在汴梁,也算是有了一門親戚,還是高門的親戚。
我與你賀喜了,日後求到你家門下,可不要翻臉不認愚弟才是。”
有門路就是爹兒,與竇老爺說話的是沂州下面的縣令,還是竇家所在的縣,自打這縣令得知縣裡的竇家與吳知州家結了兒女親家,當日就備了禮物,去他家拜訪,更是稱兄道弟起來。
官場上的稱兄道弟,他們會先詢問對方的出身,此出身是指對方是哪一年的進士,再問年紀。
竇老爺沒出身,他只是個秀才,可縣令有意交好,就按年紀論長短,稱對方為兄,吳家的事,縣令
() 都比竇老爺上心。
竇老爺原不欲來(),因他料想今日吳家來往皆是官僚?(),他一個沒出身的人,來了侷促,可縣令早就買好了禮物,又幾l番遊說。
要是竇老爺不來,此縣令連吳家的門都登不了,一個州里的官員也分了五六九等,下面的官巴結上面的官,縣官巴結州官。
“哪裡的話……”竇老爺反應過來,應付了過去,他是正經的官宦子弟,只是到了他這一輩,才在讀書上沒了出息,故而也會說官面話,不似那啥也不懂之人。
小灶房裡,三房的王小娘在屋裡說話,她剛打前院回來,不敢在那多待,怕丟醜,來到梁堇這,與了她二十個銅子,請她做碗餛飩吃。
梁堇都習以為常了,把銅子接過來,塞到布袋子裡,問道:“小娘吃什麼餡的,我這有些蝦餡的,是上午與三姑娘包的。”
王小娘不挑,“那就蝦餡,不過蝦子貴,我給你的那二十個錢怕是不夠,方才我出門出的急,身上沒帶那麼多銅板,待會我使我屋裡的丫頭給你再添上幾l個。”
“小娘往日給的賞錢不少,這二十個錢也是夠的。”
按理說,王小娘是三房的人,吃飯和吳老太她們一個鍋,即使想打牙祭,也該找吳家那邊的灶房。
可那邊管灶房的人是祁氏,王小娘剛嫁過來那會,饞的背地裡使丫頭去外面偷著買來吃,後面便找上了梁堇這。
她出手闊綽,頭一回給賞錢,給了一百個子,在吳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