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第2/3 頁)
名景凡),和他結了忘年之交,差點要招他為女婿。(物件可不是我啊!)那時&ldo;父母之命&rdo;是行不通了。很快就告吹。不過夏宗禹一直是我家的好朋友。他當時在花紗布管制局南充辦事處工作,思想進步。抗戰勝利後我家回江南時經過他老家寶雞,認識了他的老母親和一家人。爸爸去世後,1988年夏宗禹在華夏出版社出版了&ldo;四君子書&rdo;,其中一本就是《豐子愷遺作》。可惜夏先生在這套書出版後7年,因勞累過度而早逝了。
在南充,爸爸還認識了一個叫蔣閬仙的年輕人。蔣先生是南充人,但家在閬中,所以邀請爸爸去閬中舉行畫展。這次畫展的成績是滿堂紅。
從閬中經南充又去蓬溪,住在友人段虛谷家,參觀了寶梵寺的明代壁畫後才回重慶。回家已是一月下旬。
立達學園當時內遷到隆昌復校,由陶載良先生任校長。爸爸還是立達的校董。陶先生就邀請他去,並要爸爸在當地舉辦畫展,由他包辦一切。1945年6月15日,爸爸便動身了,這回又是隻身。途徑青木關時,應友人紅豆詩人俞友清的建議,在那裡舉行了預展。6月23至26日,在隆昌展出了4天。
離開隆昌後,陶先生陪爸爸經內江於7月12日到達成都,參加了國際救濟會的手工藝討論會。在成都又舉辦了一次畫展,並為&ldo;杜甫草堂&rdo;書寫了杜甫所作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在成都時,爸爸不知為何忽然寫了一首關於我的詩:
最小偏戀勝謝娘,丹青歌舞學成雙。
手描金碧和渲淡,心在西皮合二黃。
刻意學成梅博士,投胎願作馬連良。
藤床笑倚初開口,不是蘇三即四郎。
爸爸從成都回家已是8月初。
在重慶的將近4年中,爸爸的交遊是很廣泛的。在沙坪小屋時,經常有好友來訪。例如開明書店總經理範洗人、老友葉聖陶、傅彬然,他們來訪時,和爸爸一起到皋廬與吳朗西夫婦飲酒敘舊。南面合作新村的沈仲九、張元善先生也常來坐坐。張元善先生來時,常和爸爸一起欣賞唱片中的崑曲。張先生聽崑曲時很專心,低下頭,以手撐額,閉上眼睛。爸爸事後對我說,這是好辦法,別人就不會去打攪他,可以專心欣賞,這才是真正的內行。除了鄰近的友人常相往來之外,爸爸每次到重慶,也總是忙碌著訪問朋友。保安路的開明書店是必到之地,此外,他總要去長安寺拜謁太虛法師。太虛法師是我們的同鄉人,加之他的性格很隨和,爸爸和他很談得來。爸爸還介入過徐悲鴻先生離婚的事,但沒有成效。與巴金、郭沫若、茅盾等先生也有過交往。
藝專我的同學們,也常常成群來我家請教爸爸一些事。關良先生還應邀來我家唱過京戲,我們也唱。鴿子蔡先生的朋友陸劍南先生來操琴。
那一時期,是爸爸創作的黃金時代,也是一家人在逃難中最歡樂的時光。平時只有恩狗依依膝下。到了週末,在中大讀書的寶姐、軟姐、華瞻哥和從貴州湄潭來重慶沙坪壩讀南開中學的元草哥,還有在藝專讀書的我,全都回家相聚,可熱鬧了。每週雖然只休週日一天,不像現在這樣週六也休息,可那一天真開心!
抗戰時期流行一句話,叫做&ldo;領來的米,買來的肉,解除警報禮拜六&rdo;。那時有米免費發放;豬肉則很難買到。所以有領來的米和買來的肉是值得高興的事。警報解除了,人心安定;星期六之晚,閤家團聚。真是&ldo;四美具,二難並&rdo;的歡樂日子啊!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