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長津湖——下碣隅裡之戰(二)(第1/2 頁)
11 月 27 日,長津湖地區迎來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氣溫驟降至零下 30 度。在這片寒冷的土地上,9 兵團 20 軍和 27 軍(除了仍在後方的第 94 師)共約 8 萬人,展現出了令人敬佩的毅力。
“小馬,這雪下得可真大啊,咱們可得堅持住!”戰士張磊緊了緊身上單薄的棉衣。
“是啊,磊哥,但咱們不怕,為了祖國,為了人民!我們必勝!”小馬眼神堅定地說道。
夜幕降臨,漫天飛舞的雪花中,9 兵團按照預定的計劃展開了猛烈的攻擊。
“衝啊!為了勝利!”連長李勇帶領著戰士們衝向敵人。
米軍完全沒有預料到這次突襲,他們在突然的襲擊下顯得有些慌亂,但作為米軍的王牌部隊,他們訓練有素,即使在混亂中也能保持冷靜。他們迅速利用坦克構建了環形防禦,等待著後援的到來。
“敵人的防禦很堅固,大家不要退縮!”李勇大聲喊道。
志願軍經過一夜的艱苦戰鬥,到了 28 日的拂曉時分,他們已經成功地將米陸戰第 1 師及步兵第 7 師的一部分切割成了五段。他們包圍了下碣隅裡、新興裡、柳潭裡、古土裡的米軍,為後續的殲滅戰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我們成功了!把敵人分割開來了!”戰士趙剛興奮地說道。
“別急,還有更艱鉅的任務等著我們呢!”李勇冷靜地指揮著戰鬥。
下碣隅裡,作為長津湖戰役中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地理位置,位於長津湖區域的最南端,其重要性不僅在於其自然地形的險要,還因其作為交通要衝所發揮的關鍵作用。下碣隅裡恰如一顆鑲嵌在崇山峻嶺間的珍珠,連線著周邊的新興裡與柳潭裡,透過蜿蜒的公路網路,成為了物資運輸與軍事行動的必經之地。
四周被群山溫柔環抱,下碣隅裡彷彿一個隱秘的谷地,其地形特點以坡度平緩的丘陵為主,這樣的地理環境既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又為防禦工事的構建提供了便利。在這裡,自然與戰略意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每一處地形都可能成為戰場上的關鍵點。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東北方向那片連綿不絕的山地,其中的10711高地,又稱東山,不僅是這片區域的制高點,更是戰略上的“眼”。從這裡可以鳥瞰整個下碣隅裡,視野開闊無阻,對控制該區域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在軍事上,佔據了東山就意味著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能夠監視敵軍動向,實施有效的火力壓制和戰術部署。
下碣隅裡,這個看似平凡的地方,卻承載著極其重要的戰術地位。它猶如一扇關鍵的大門,一旦拿下並關閉,長津湖地區的米軍便將陷入絕境,無處逃生。
在那個漆黑而寒冷的夜晚,1950年11月27日,時間悄然來到午夜時分,志願軍第20軍58師的戰士們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長津江邊,風雪交加,氣溫驟降至零下三十多度,江面結著厚厚的冰層,但在戰士們心中燃燒著熊熊鬥志。
“同志們,過了這條江,就是勝利的曙光!”172團團長劉志堅的聲音堅定有力,穿透了呼嘯的寒風。他身先士卒,第一個踏入冰冷刺骨的江水中,帶領著戰士們開始了這場生死考驗。
戰士小李緊隨其後,牙齒不由自主地打著顫,但眼神裡滿是對勝利的渴望。“班長,你說,這江水冷得能凍掉鼻子,可怎麼就凍不掉咱們的決心呢?”他開玩笑似的對身邊的戰友說,試圖緩解緊張氣氛。
“因為咱們心裡有火,有信念的火,比這江水還燙!”班長老張拍了拍小李的背,鼓勵著他。他們的身影在昏暗的夜色中顯得渺小,卻異常堅定。
經過艱難的跋涉,戰士們終於抵達對岸,身體幾乎凍僵,但他們沒有片刻停留,立即投入了緊張的戰鬥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