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奇襲武陵橋(一)(第1/2 頁)
肩負著艱鉅使命,易小天深知時間的緊迫與任務的重要性,面對突如其來的交鋒,他沒有半分猶豫。
在那短暫而激烈的還擊之後,易小天以過人的決斷力,指揮尖刀連如同一股不可阻擋的鋒刃,迅速從敵人的包圍中撕開一道口子,向著既定的目標疾馳而去,留下身後一片錯愕的敵人。
然而,命運似乎總愛在關鍵時刻設下考驗。
當尖刀連抵達莫灘裡水電站時,等待他們的不是平靜的水岸,而是守軍如雨點般傾瀉而下的猛烈火力。
堤壩前,槍林彈雨織成了一張死亡之網,強攻顯然已成泡影。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易小天展現了其卓越的應變能力,果斷下令改道,帶領戰士們攀上了險峻的楊柳峰,於絕境中尋找生機。
次日清晨,晨光初破黎明的寂靜,大約七時,尖刀連歷經艱難險阻,終於屹立於楊柳峰巔。
山風拂面,他們眺望著遠方,儘管目的地尚有四十里之遙,但每個人心中都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此刻,他們已悄無聲息地深入敵後,敵方的防線在此顯得稀疏鬆懈,戒備不再森嚴。
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尖刀連的行進方式變得大膽起來。
他們不再躲藏,而是以一種近乎炫耀的姿態,大步流星地前進,隊伍整齊劃一,猶如勝利者的凱旋遊行。
他們身穿棒子軍的軍裝,沿途偶爾遇到米軍巡邏隊,也彷彿視若無睹。
這種自信與從容,不僅源於對自身實力的信任,更是戰略智慧的體現,尖刀連正一步步接近勝利的曙光。
隊伍在歷經長途跋涉後,終於迎來了短暫的休息。
易小天迅速取出電臺,手指熟練地跳躍在發報鍵上,每一個嘀嗒聲都承載著重要的資訊,穿越電波的海洋,直抵軍指揮所。
在這份尖刀連首次透過電波傳回的彙報中,他們詳盡描述了沿途的所見所聞。
江面的波瀾壯闊與渡江時的驚心動魄,以及潛入敵後的謹慎偵察。
那些曾經只存在於情報中的模糊輪廓,如今被一行行清晰的文字勾勒得淋漓盡致。
敵方陣地的空虛景象,如同一張張未設防的地圖展現在李雲龍眼前,進一步驗證了之前關於敵人後方防禦薄弱、水下橋成為戰略咽喉的判斷。
這些寶貴情報,無疑為我軍即將發起的夜間突襲增添了信心,猶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著勝利的方向。
李雲龍,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目光如炬地審視著這份電報,嘴角不自覺地上揚,眼中閃爍著讚許之光。
“小部隊起了大作用。”他喃喃自語,聲音裡滿是欣慰。
隨即,他親自擬發電文,指令簡潔而有力:“繼續前進,按預定計劃完成破路任務。”
這不僅是對前方戰士的信任與期待,更是對全域性戰略的一次堅定推進。
接到命令的易小天等人雖然身心俱疲,但心中卻燃起了更熾熱的鬥志。
他們整理裝備,再次踏上征程,向著那既定的目標,無畏前行。
武陵裡位於後仙遊峰那連綿起伏的山巒之西,宛如一顆被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翡翠,鑲嵌在蜿蜒曲折的山溝之中。
大同江,這條滋養了兩岸生靈的壯闊河流,在溝口處匯聚成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浩浩蕩蕩地向南奔騰而去,它的每一滴水都似乎在訴說著千年的滄桑與不息的生命力。
沿江東岸,一條繁忙而重要的交通命脈——德川至南川的主幹道延展鋪開。
大同江西岸,懸崖峭壁如刀削斧劈,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使得武陵橋的戰略地位尤為突出。
它不僅僅是通途,更是軍事上的咽喉要塞。
為了守護這座至關重要的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