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龍顏大怒(第2/3 頁)
,彷彿要將那堅硬的木頭捏碎。他的臉色變得鐵青,額頭的青筋暴起,顯露出他內心的憤怒和痛苦。然而,他硬是忍住了即將爆發的怒火。
朱元璋明白,這裡不是發火的地方。他身處軍營之中,周圍是成千上萬計程車兵,他們的目光都聚焦在他的身上。發火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動搖軍心,引起不必要的混亂。他必須保持冷靜和理智,以應對接下來的挑戰。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努力平復內心的憤怒。他的臉色逐漸恢復了平靜,但那雙眼中仍然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他知道,他必須忍住憤怒,繼續收集更多的資訊,以便做出正確的決策。
“通知各軍,”朱元璋的聲音低沉而堅定,“加快行軍速度,務必早點抵達鳳陽城。”
他的命令如同驚雷般在軍營中迴盪。士兵們立刻行動起來,加快行軍速度,向著鳳陽城進發。而朱元璋則繼續在鑾駕中沉思著。這個事情遠不止朱棣問到的那麼簡單。
駐守鳳陽的一眾文武大臣都在城外迎接,朱元璋收斂了臉色,笑容滿面的和各位文武官員打了招呼,隨即就繼續前往行宮所在。讓內侍傳話說,車馬勞頓,今天就不接見大家了,等次日讓眾官員上朝來問話。
朱元璋在行宮中焦急地踱步,心中的震驚和失望如潮水般翻湧。他投入無數心血和資源建設的家鄉,如今卻呈現出這樣一幅蕭條破敗的景象。自從進入中都地區,他目睹了街頭人煙稀少,商業經濟萎靡不振,百姓們的臉色也都黯淡無光。
這一切究竟是為了什麼?朱元璋感到困惑不解。他明明看到許多巍峨的高門大戶,卻不知道這些房子的主人是誰,更不明白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他們如何能修建起如此華美的宅邸。
夜幕降臨,朱元璋站在成寢宮門外,抬頭仰望那輪皎潔的月亮,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悲涼。他回想起自己當初離開這裡的情景,那時他也是因為飢餓難耐,才選擇了投軍生涯,最終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如果有一天大明的百姓也面臨飢餓和死亡的威脅,那麼他的子孫是否也會像他當初一樣被推翻呢?這個念頭讓朱元璋不禁長嘆一聲,他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必須儘快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採取措施改善百姓的生活狀況,才能確保大明江山的穩固。
這一夜朱元璋幾乎就沒有睡好。清晨起來的時候。眼睛都呈現的大量的紅血絲。他簡直毫無懸疑。昨晚上在清空的時候,他不會中還發現了一個東西,那就是不知誰放了一個小人偶在自己的座位後面,上面寫有他的名字,插了幾根針。他當時非常的憤怒,以為這是誰在詛咒他,但是他看到上面歪歪扭扭的字,還有那個木,又臭又髒,他忽然明白了,也許這就是當初修建皇宮的工人留下的。看來問題的嚴重性已經遠遠超出了自己的想象。鳳陽鳳陽,究竟發生什麼?這可是自己的家鄉呀,這裡的人都是曾經自己的鄉親。
朱元璋在鳳陽的行宮中接見了鳳陽知府、中都留守以及兵馬司等人。他眉頭緊鎖,臉上的表情嚴肅而冷峻。他聽取了他們的彙報後,直接問道:“我進入鳳陽境內,為何農人們的臉色都不好?”
鳳陽知府略微遲疑了一下,小心翼翼地回答:“皇上,他們可能是因為勞作的關係,加上天氣炎熱,所以看起來有些疲憊。”
朱元璋的眼中閃過一絲怒意,他顯然不相信這個解釋。他沉聲問道:“中都的修建進度為何如此緩慢?朕投入了大量的錢糧,為何進度和形象仍達不到要求?朕日後如何遷都過來?”
鳳陽知府額頭上滲出了汗水,他結結巴巴地說:“皇上,因為農事繁忙,所以進度就有所滯後。”
朱元璋的怒氣更甚,他再次追問:“那為何中會出現那麼多高門大戶的房子?規模宏大,又如此華麗。”
這一次,鳳陽知府不敢再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