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朝廷事讓朝廷愁(第1/2 頁)
真話不一定是真相。
張槐谷本以為徐小友雖然修為深厚,但畢竟年輕,難免閱歷不足,可能會分不清真話與真相之間的區別,但這一句試一試,顯然沒有簡單地把真話當成真相。
不然就不是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試一試,而是疑惑地反問一句為什麼會不管用了。
張槐谷用拇指和食指緩緩轉動著握在手裡的茶杯,輕聲說道:“要說姑且試一試肯定是沒什麼問題。”
“只是依我之見,就算徐小友把有鹿書院的沈其風都拉出來擔保,也只能得到鄭重對待,到不了徐小友需要的把你的話當成證據的程度。”
“畢竟把真話當成真相會有什麼的後果,大焱官場上有過前車之鑑……”
張槐谷把前車之鑑的故事說給了徐年聽一聽。
說是曾經有個儒家弟子做了地方父母官,發現前人遺留下來陳年舊案的已經積了厚厚一堆。
或許初衷是好,想要儘快還當地百姓一個是非公道。
但問題是這儒家弟子在偵查斷案這一方面的天賦遠不如修行,常規探案手段也難以查明這些陳年舊案,於是乎他便依賴自身的儒家手段以真話斷案。
一時之間在當地還傳為了美談,讚揚這位父母官不拘一格,願把神仙般的手段用在百姓身上。
直到多年以後,這樁美談傳到了京城,朝廷不日後便專程派出了一名欽差,不過不是去嘉獎真言斷案的儒修官員,而是把那些憑藉著真話斷過的案件重新審查了一遍。
結果發現,那些用真話來斷案的陳年舊案之中,至少有三成都成了冤案。
甚至還有幾名無辜百姓因此被錯判了死刑。
究其原因,便是這些積壓下來的陳年舊案,並非是前任官員不盡責,而是這些案子的案情本就複雜,走訪調查出來的線索甚至有自相矛盾之處,實在難以查明真相。
儒修官員太過依賴儒家手段,卻忽略了每個證人即便都不撒謊,說出來的也未必是真相。
因為每個人,各有各的角度。
看到的不是全貌,說出來的真話自然就代表不了真相。
事後,那名儒修面對自己造下的冤案心境破碎修為倒退,自覺無顏再見當地百姓,散盡錢財辭官而去。
不知所蹤。
“……尤其徐小友這事,已經涉及到的是一位皇子的真假與生死。”
“即便七皇子無論是遵循長幼之序還是民間聲望亦或者考慮到背後的支持者,方方面面都不算突出,成為大焱太子可能性極低,但再低也是有的,畢竟他至少也是一位皇子。”
“不客氣的說,這已經關係到大焱皇位的繼承。”
“所以理應是不能有半點馬虎,容不下徐小友的真話與真相間的差距。”
張槐谷指出的問題,也正是徐年的顧慮。
所以才只是不怎麼自信地說了聲試了試。
不過張槐谷說了這麼多,似乎也不只是指出問題而已,聽起來還有後話要說。
徐年適時問道:“既然如此,張伯覺得應該怎麼做?”
張槐谷喝了口茶,笑著說道:“其實很簡單。”
“徐小友只是責任心太重,給自己加了太多負擔。”
“在金鑾殿上擠著的那些文武百官,穿朱紫執玉笏,個個風光無限,雖然確實是有不少的酒囊飯袋,但也不全是一無是處,徐小友卻想著自己來破解難關讓他們坐享其成。”
“這也太便宜他們了。”
“沒道理他們只享受指點江山的風光,卻不承受社稷之重。”
“所以我的建議是,徐小友不需要想這麼多,只管把這事告訴張弘正就行了,雖然這江山社稷壓在他肩上很重,但他畢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