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頁(第1/2 頁)
一旦發生擠提風潮,必將有一批中小銀行倒閉或破產,甚至會有一批廠況企業受到影響。對於深深地陷入對房地產的貸款和投資中的中小銀行,現在恐怕已經難以改變最終的結局。
當時市面上已流傳著關於明德銀號發生資金困難的謠言,並沒有引起公眾的注意,大多數都認為是競爭對手故意散佈詆毀。幾個月後,正值六五年一月中旬農曆春節前夕,按通常情況市場對貨幣的季節性需求增加,銀行的銀根開始緊張,壓垮駱駝的稻草也出現了。
導火索是明德發出的總值七百萬港元的美元支票遭到拒付,接著,若干較大客戶拿支票到中區明德銀號總行兌現,該行沒有足夠現款支付。訊息傳出,大小客戶紛紛湧至,當天下午,香港票據交換所宣佈停止該銀號的票據交換。第二天清早,明德銀號總行門前擠滿提款的人群。隨後,香港政府銀行監理專員宣佈根據銀行業條例第13條,接管明德銀號。
明德銀號擠提風潮掀起了六五年銀行危機的第一波,更大的危機接踵而來,冒進有餘而穩健不足的廣東信託商業銀行成為擠提風潮的第二個目標。在擠提的洶湧人流下,廣東信託商業銀行總行及二十四間分行宣告停業。
有關本地華資銀行資金困難的謠言四起,猶如一把野火燒遍整個市場。驚恐萬狀的存戶開始大量提取存款,擠提風潮迅速蔓延到恒生、廣安、道亨、永隆等銀行。中區的交通嚴重堵塞,不得不召警察前來維持秩序。甚至在銀行營業時間結束以後,排隊提款的人龍也拒絕散去。
恐慌在持續擠提風潮蔓延到遠東銀行,並波及澳門。由於擔心局勢正在失控,滙豐兩次發表宣告,保證對永隆銀行、遠東銀行的無限量支援。香港政府出版憲報號外,頒布緊急法令:宣佈英鎊為法定貨幣,政府將從倫敦空運大批英鎊紙幣來港以應付貨幣的不足。接著,港府財政司郭伯偉、滙豐銀行總經理桑達士、渣打銀行經理紀禮鹹聯合舉行記者招待會,強調香港各銀行有充足資金,以安定人心
在香港政府及銀行體系採取連串措施之後,擠提風潮暫告平息。不過,市場的平靜卻只是暫時的。
香港最大的華資銀行恒生銀行,仍然受到謠言的困擾。有不少毫無根據的流言對恒生銀行進行惡意攻擊,一些不大負責任的報紙也刊登對不指名的本地銀行有損的新聞,恒生被廣泛地認為是其中之一。期間,部分大客戶陸續悄悄地取消帳戶。四月初,擠提風潮再起,這次首當其衝的就是恒生銀行。
儘管滙豐銀行再三透過傳播媒介公開宣告支援恒生銀行,並委派職員駐守恒生總行大堂,以證明有足夠的現金供應。雖然恒生銀行多次向存戶保證,但情況仍每況愈下。四月五日,恒生銀行在一天之內失去八千萬元存款,到4月上旬總共失去兩億港元。恒生的存款一點一滴地被抽光,若然這樣繼續下去,銀行便無法償還債項,甚至達到破產的邊緣。
第三十九章崢嶸
面對危局,恒生銀行高層召開董事局會議急謀對策。當時,恒生銀行面臨三個選擇:要麼接受美國大通銀行的援助,要麼停業由政府接管,或者轉向滙豐銀行。無論哪種選擇,都有壯士斷臂的意思,都將使這家最大的華資銀行失去控股權。
恒生銀行高層在艱難的選擇,孟有田也在進行著一次選擇,不是艱難,而是權衡,權衡自己的實力和號召力,能否拯救這家華資銀行。如果不能,得罪了滙豐銀行,無疑是一個失誤。而對錢財損失,孟有田認為並無風險,即便最後恒生被滙豐控股,作為儲戶的存款。也會得到充分保障。
但滙豐銀行已經表示了對恒生銀行的公開支援,自己以華人的身份支援華資銀行,也算是說得過去的舉動。或許,自己從中得到的利益要大於失去的,邁了條腿進入銀行業,也是為自己拓展了商業領域。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