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第1/3 頁)
〔4〕《寫在〈墳〉後面》,《魯迅全集》1卷,283‐284頁。
〔5〕《我要騙人》,《魯迅全集》6卷,488頁。
〔6〕增田涉:《魯迅的印象&iddot;四六&iddot;魯迅的矛盾與所處的中國社會》,收《魯迅回憶錄》&ldo;專著&rdo;下冊,1431頁。
〔7〕《兩地書&iddot;第一集北京&iddot;五》,《魯迅全集》11卷,23頁。
〔8〕《寫在〈墳〉後面》,《魯迅全集》1卷,284頁。
〔9〕《雜感》,《魯迅全集》3卷,50頁。
〔10〕〔12〕《夜頌》,《魯迅全集》5卷,193頁。
〔11〕王乾坤:《魯迅的生命哲學》,321‐322頁、336‐340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版。
〔13〕《為&ldo;俄國歌劇團&rdo;》,《魯迅全集》1卷,382頁。
〔14〕〔23〕《書信&iddot;250411&iddot;致趙其文》,《魯迅全集》11卷,442頁。
〔15〕如我們一再強調,魯迅是始終站在不幸者即生活中的弱者這一邊的,他為他們的生存、發展的權利做了最有力的辯護;但他強調的是弱者的自強,而不是等待他人的恩賜,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他對&ldo;佈施&rdo;也表示了憎惡。
〔16〕《失掉的好地獄》,《魯迅全集》2卷,199頁。
〔17〕《這樣的戰士》,《魯迅全集》2卷,215頁。
〔18〕《論睜了眼看》,《魯迅全集》1卷,238頁。
〔19〕《〈野草〉題辭》,《魯迅全集》2卷,159頁。
〔20〕王乾坤:《魯迅的生命哲學》,325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版。
〔21〕《〈野草〉英文譯本序》,《魯迅全集》4卷,356頁。
〔22〕薛毅:《無詞的言語》,12頁,學林出版社,1996年版。
本講閱讀篇目
《〈野草〉題辭》(收《野草》)
《影的告別》(收《野草》)
《求乞者》(收《野草》)
《希望》(收《野草》)
《過客》(收《野草》)
《墓碣文》(收《野草》)
《頹敗線的顫動》(收《野草》)
《死後》(收《野草》)
《這樣的戰士》(收《野草》)第八講&ldo;立人&rdo;:魯迅思想的一個中心第八講&ldo;立人&rdo;:魯迅思想的一個中心
‐‐讀《文化偏至論》、《科學史教篇》、《摩羅
詩力說》及其他[kh39/9〗我們已經讀過了魯迅的散文、小說與散文詩,對魯迅的思想、文學、人格,以至精神氣質,都獲得了一個深刻的印象。從這一講開始,我們要進入魯迅的論文、隨筆、雜文的閱讀,以求對魯迅有更深入的瞭解。
我們先來讀魯迅20 世紀初在日本留學時寫的論文,也就是從他的思想與文學的起點讀起。
一
這是魯迅的《文化偏至論》,寫於1907年,發表於1908年,正是20 世紀初。
從題目看,所要討論的是&ldo;文化&rdo;問題,也就是新世紀&ldo;中國現代文化建設&rdo;的基本戰略問題。‐‐可以看出,魯迅一出現在中國的思想文化界,就抓住關係全域性的大問題,顯示出一種大視野、大氣魄,而他當時只有27歲,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