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徐庶,石韜(第1/2 頁)
本次乘船行軍尚屬首次,因押運糧草輜重甚多,船行緩慢,兩日後才到鄱陽城下。 彭虎、陳到、彭豹、徐庶、石韜等人已迎候多時,見劉琦諸將停船靠岸,忙迎了上去。 彭豹見禮過後,指揮鄱陽軍士幫忙卸船紮營。 彭虎向劉琦隆重介紹徐庶、石韜二人道:“這二位便是助我兵不血刃拿下兩部的新任軍師中郎將單福單元直,石韜石廣元”。 劉琦見石韜高冠博帶,雙目流光,年紀雖輕卻是長鬚及胸,一派灑脫儒雅士子氣象,使人一見便如沐春風,頓時心生好感。 而徐庶則葛巾布袍,皂絛烏履,雖是文士打扮,卻又與一眾儒生不同,其面容剛毅俊挺,身形瘦卻有力,有古君子之風度,又有遊俠之輕豪。 傳聞他少年任俠,曾路見不平仗劍殺人,如今看來絕非虛言。 二人見彭虎介紹畢,便向劉琦躬身行禮道:“學生單福(石韜)見過少主。” 劉琦在襄陽得知兩位大才加入,早已喜不自勝。自穿越以來,雖見蒯越、劉曄、劉巴等人用計,但一流的軍師謀士卻是一個未見。今日一次得見二人,心中更是歡喜。 石韜青史留名,徐庶更是家喻戶曉!若此後再有大軍出征,有此二人勞心勞力,自己只管點頭同意就行了。 想到此處,便輕託二人手臂,笑道:“二位先生不必多禮,我父聽聞元直與廣元用計拿下兩部山越,對兩位先生欽敬不己,臨來之前便囑咐小子以兩位先生為師,遇事多多請教,不得自專,請兩位先生受我一禮。” 說罷,不等二人反應便長揖到地。 徐庶二人哪敢受他大禮,忙向兩旁移步,回拜下去。 二人見劉表父子對自己如此看重,心中感動,自此歸心。 在岸邊寒喧畢,彭虎引導眾人到郡府之中飲宴。 劉琦高坐主位,左手邊黃忠、徐晃、陳到、甘寧、黃射、彭綺、黃敘依次坐定,右手邊彭虎坐於首位,向下依次是徐庶、石韜、彭豹、蘇飛、邢道榮。 酒過三巡,劉琦對眾人說道:“年初,袁術派遣孫策攻下廬江,覬覦丹陽之地。然丹陽與我鄱陽陸路相連,不得不防。 “彭帥新收的兩部山越,其領地也已經深入丹陽腹地山中,若袁術拿下丹陽,對我兩部百姓亦是威脅。為此,我父調眾將助我防備此事,不知諸君有何教我?” 話音剛落,彭虎行禮道:“少主,如今我兵精將廣,糧草充足,空待著也是虛耗糧草,不如不等他過江,便驅逐劉繇,全取丹陽,也省得日後麻煩。” 劉琦也明白彭虎想法,若孫策取了丹陽,鄱陽郡將直面袁術兵鋒!那四世三公的名頭對於當世之人來講,也是相當唬人的! 黃忠久鎮襄陽,自是知曉中樞決策,便對彭虎說道:“彭帥稍安勿躁,今少主在此,眾將雲集,又有兩位軍師謀劃,即便袁術傾力南下,又有何懼?何況孫策一小兒,能有何為? “如今國勢衰微,主公有復興漢室之志,那劉繇既是宗親,又是朝廷所立揚州刺史,冒然攻之有違大義,我等且整束兵甲,觀戰事發展再行決斷。” 黃忠乃彭綺之師,彭虎自是欽敬,便點頭稱是。 陳到行禮道:“既無法對劉繇用兵,當提前謀劃妥當,以防貽誤戰機。” 劉琦頷首道:“叔至之言甚當,此所謂有備無患也。至於如何謀劃,還需兩位軍師勞心。”說罷,看向徐庶、石韜二人。 徐庶笑道:“少主勿憂,我觀劉繇內無長策,外無強援。此人主政揚州以來北不能制袁術,南不能令王朗,山越不服,百姓未附,如此作為絕非封疆之才。若孫策過江,其必敗無疑!” 劉琦頷首微笑,心中卻是吃驚,自己知道孫策能勝,那是從書上看的,而徐庶卻是自己推斷出來的,二人相比,高下立判!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料敵先機吧! 心中還在感慨,忽聽石韜說道:“陸康任廬江太守以來,勸課農桑,廣施仁政,勤修兵甲,任用賢良,頗得軍民之心,率眾抗擊孫策軍近兩年終被破城,實在可惜。” 他長嘆一聲,又接著說道:“人都說孫策兩年才打下廬江,實在是攻城無方。卻都沒看到天時、地利皆不在孫策一方,且廬江城池高大,城內兵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