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第1/2 頁)
軍國幕僚‐‐有一類戰犯叫&ldo;參謀&rdo;(六十二)
這就要開打了。
開戰以前反覆出現的問題就是後勤補給。要說牟田口就一點不關心吃飯問題那倒也不是事實。開戰前他問南方總軍要過150個汽車中隊(連),可把南方總軍嚇壞了,南方總軍總共有沒有150個汽車中隊還是個問題呢,就只給了他26個中隊。
其實就是給了牟田口150個汽車中隊也沒用,那地方根本就沒有公路。第15師團不就是走到緬甸去的嗎?不但補給運不上去,連本來就沒有多少的坦克,裝甲車,重炮都全部輕裝,兩個師團像光屁股似的只帶了輕武器和三週左右的糧食就翻過了阿拉貢山。
下面的參謀們倒也沒有閒著。看看就知道這實在太扯淡了,這不是去打仗,是去送死。於是就開動腦筋,群策群力,發揮想像力,&ldo;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rdo;。不知是誰受英軍遊擊部隊使用軍驢的啟發。說可以利用驢,馬,牛,羊,象來運東西,還給這個計劃起了個酷酷的名字叫做&ldo;成吉思汗的智慧&rdo;。一下子在全緬甸掀起了一個搶劫各種動物的高潮,把全緬甸的活物全徵集起來了。
想法倒也沒有大錯,就是漏了一點:人家英軍用的那是軍驢,經過嚴格訓練的。一般家養的農畜或者肉畜是沒法子當軍用的。一開始給每個師團配備了3000匹馬,5000頭牛,但緬甸的牛走起來慢,用鞭子抽,用刺刀刺甚至用火燒都走不快,一生氣了還就乾脆躺倒不幹了,或者逃之夭夭,別看他走起路來慢,逃跑可快了,反正你追不上。
就這樣,剛過了一星期就不得不打消用牛的主意,還得派兵放牛。要不然那些沒人管了的牛會把路給堵的結結實實。
至於羊呢,每天只能走三公里,所以沒幾天也就全走到皇軍們的肚子裡邊去了。
那皇軍的後勤給養怎麼辦?好辦,皇軍不要那個,用牟田口中將在將補給參謀薄井撤職時說的一句話就是:&ldo;操心個屁,遭遇敵軍,朝天打三發空槍,保證敵人肯定投降&rdo;!
牛不牛?這比那主張皇軍以一當十的辻中佐要牛得多了,難怪一位是已經是中將了,而另一位還只是中佐,氣勢不一樣。
可是實際是怎麼回事呢?印緬邊界的司令官是蒙巴頓勳爵。早就帶領幾萬雄兵在印緬邊界氣鼓鼓地要去解放緬甸呢。要不是艾森豪堅持歐洲中心主義,堅持先打希特勒的話,要按英國人的想法,十萬英美中聯軍就去緬甸打掃衛生去了。
所以英帕爾戰役,其實不是進攻和防守的問題,而是一場遭遇戰。應該說蒙巴頓勳爵在戰役的一開始是犯了錯誤的。他沒有預計到沒有後勤支援的日軍會如此瘋狂,居然送來了8萬多大軍,他原來的估計也就是一個大隊,兩三千人左右。
雙方都犯了錯誤,但是史迪威將軍的一句話是最經典的:&ldo;日本軍隊沒有糾正錯誤的能力&rdo;。
英帕爾戰役對日軍來說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糾正這種錯誤的方法就只有一個:撤出戰鬥。這種機會在整個戰役期間有過好幾次,但一是主官牟田口的異乎尋常的瘋狂,二是整個指揮參謀系統的稀奇古怪的僵化,使日軍無法撤出戰鬥,結果在這架自己組裝發動起來的絞肉機裡被攪得粉碎,留下了一條&ldo;白骨街道&rdo;。
應該說日本陸軍的區域性戰鬥能力還是很強的,尤其是聯隊(團)以下的運動作戰能力不容忽視,&ldo;分進合圍,迂迴包圍&rdo;就是從日語來的。開戰後三週不到的3月13日,日軍第33師團就把印軍17師給包圍起來了。
可是打了十天,由於缺乏重武器而打不下來。日軍的缺乏重武器到了什麼地步?這個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