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第1/2 頁)
她輕輕嘆了口氣,說出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從這位洛陽牡丹口中,李青筠聽得了一樁不為人知的故事……
洛陽張氏,與如今位列八大豪門世家的荊州南郡張氏原屬一脈,同為大漢開國功臣張玄良的後人。
張玄良後來遁世修行,成為道門有名的玄良真人,更為民間尊奉為玄良天師。而在他出家前,曾對家族內的事務有過安排。考慮到張氏家族樹大招風,日後可能為人所忌,遂將其中的一支子系分了出來,這便是洛陽張氏的由來了。
張玄良的後代家族,均以儒學立世,所秉承的祖訓,盡皆出於昔日張玄良在世之語,而家族內世代相傳的書籍典藏中,自然也少不了張玄良的手稿札記。
張若兮幼讀詩書,從小即對張玄良這位家族先祖崇拜不已,家中所有張玄良的手稿札記她都爛熟於胸,凡涉及張玄良的典藏史書也都沒有放過,卻在無意中窺到了一個隱藏的秘密……
若說張家歷代前人為何均沒有探知這個秘密,卻讓一個小姑娘有所發現,此事說來也巧。
張若兮某日忽然起意,想要針繡一幅張玄良的肖像,於是找到了家中所藏的先祖畫像,拓摹上面的輪廓,卻發現了其中有異。
先祖畫像,本來就是為敬供膜拜的,以往又有誰會在上面反覆撫摩,豈不是對先祖的褻瀆?
於是,隱藏了兩百年的秘密,就在小女孩兒偶然興起的刺繡小作時浮現而出了……
大漢立朝之初,高祖劉成掀起了一場浩大的文字獄,而這位赫赫有名的開國功臣張玄良,卻在浩劫興起之前,悄悄收集了不少典藏古籍、論著學說,並且秘密藏在了登封古風書院中。
張若兮對前人的文化遺產並不感興趣,她只是知道張玄良在收藏這批典藏之時,還將自己撰寫的一些文字同時混入其中。
李青筠想要的是那些典藏,張若兮卻只想取回張玄良手書的文稿筆記。
世間事竟有這般湊巧,張若兮從洛陽來到登封,就是想親往古風書院的藏書樓一探究竟,卻在這裡碰上了懷著同樣心思而來的李青筠!
李青筠身後專門有人對藏書樓的結構進行分析,張若兮卻沒有,可是她從畫像中得到張玄良留下的一些線索,卻又不似李青筠這般四處探尋,卻因此注意到了李青筠的異常舉動。
……
原來如此,李青筠終於明白張若兮何以想法與別人大異,應該是受到了穿越前輩張玄良的影響吧!
想不到的是,古風書院這批隱匿的典藏,竟然出於張玄良的手筆!
只是,張若兮的發現是無心之舉,而自己的師父顧簡齋又是從何得知此事的呢?
兩百年前的舊聞,為何到今天方現於世間呢?
&ldo;若兮所知的就是這些了。我不知道你又是從何得知此地的秘密,想來先祖的遺澤也未必只在我們張家。看你這些時日以來的舉動便可知道,你並不知道秘藏的具體位置。而單憑若兮個人之力,也無法取得先祖書稿。你我既然各有所求,何不合力而為,共同找到秘藏所在呢?&rdo;言罷,張若兮婉然一笑。
李青筠沉吟道:&ldo;恕雲青心有疑惑。敢問姑娘,事關先祖遺物,如此大事,張姑娘為何不告之家人,卻自行來此找尋?畢竟這些秘藏均是玄良真人出世前所留下的,理當為張家所有,姑娘又何以只要先祖書稿,其餘一概不取呢?&rdo;
&ldo;你的心思真是多,好似我還騙你不成?&rdo;張若兮抿嘴一笑,&ldo;便說與你也無不可!&rdo;
張若兮的目光變得悠遠,輕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