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第2/3 頁)
莫看李青筠此時點染隨意,其實這段時日以來他一直在家中苦心習練。他早料到此次菊會中當有此議,又怎能不精心準備?
墨乘水勢,流動渾融。
墨菊的韻採,首在畫出菊葉之形神。
濃墨暈染以聚葉,墨色隨意變化。
菊葉濃淡相間,層次分明,玲瓏參差,可見腴潤豐美之趣;
淡墨勾勒成花瓣,攢聚朵朵霜華。
花瓣虛實漸變,秀雅高潔,飛白輕雲,愈添翩然凌姿之態。
……
畫作既成。
霜痕淡掃,拈花一笑。滿架秋風,半卯殘照。
取篆隸為草字,筆勢逸氣橫溢,應手隨意,不拘成法。
詩云:
&ldo;秋叢繞舍隱人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rdo;(注1)
四下寂然……
良久方紛紛響起了各種驚嘆之聲!
原本新生物事的產生,到為時人接受並非那麼容易,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倘若李青筠所用的是其它超前的畫技之法,除了野梅居士這樣的畫痴,未必會得到一眾名家們的一致認同,此事還與當今的風尚有關。
如今的朝政,既不在帝王手中,也不是武夫掌握,更不為文人所左右,而是牢牢把握在巨室門閥組成的政治集團手裡。
對於多數士子文人來說,空負才志不能以盡國事,這種社會狀態何其令人絕望,是以玄學大行其道,士人間清淡之風日盛,隱逸之心瀰漫。
是以時人更為追求的是精神境界上的超脫與灑然,這也是菊花為士人所喜之故。
前朝末年,有一位名為韋潛的大詩人自號&ldo;五柳先生&rdo;,留下許多優美傑出的詩作,並著有《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等千古名篇,為後人無限追思景仰。
(當然這些人中不包括李青筠,很明顯這位韋大詩人是一位混得失意的穿越者,在改朝換代之際隱于田園,靠剽竊後世之作換點名聲。)
這位韋大詩人愛菊,曾於詩中有云:&ldo;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rdo;
自他伊始,菊花以花之隱逸者得名世間,為後代文人們所喜,於今更為士人所推崇。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