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中生有(其八又一)(第2/3 頁)
了,換句話說,宇宙原本均勻規律,所以顯得無,而零點的出現微弱地改造宇宙,對其說‘不’。‘不’和‘非’互為真子集的同時,又在不同角度成為一方的真子集。”
“大概理解,所以他才叫我明非,實際上是對宇宙裡總結出的自我認知的‘真’這集合外‘非真’進行明辨,而‘不’是對‘非真’地進一步定義,其結果若不屬於‘非真’,也就屬於了‘真’,但‘真’裡面還有兩分,也就是對錯,但這個區分不來自對‘真’的判斷,而是以不是‘非真’作為對的依據,而錯不是本身錯,只是不真而已。”
“所以,錯,不錯,對和不對的關係,如果以對為中心白,在太極圖裡他們如何?”
“以兩分角度,以‘非’為界,錯其實是周邊黑,那不對和不錯就沒有唯一固定的答案了,可以從‘對與不對,錯與不錯’把不對進了中心黑,這樣黑與白就有了色彩,白是好的,黑是壞的;如果把不錯進了中心黑,那就讓中心和周邊的區分,無論中心如何,周邊就不好。如果以‘不’為界,那對其實沒了前提,普遍性來說,以‘不’為準,對為中心白,那不對就是中心黑,接下來反而在普遍性中會有一種色彩,黑就是壞的,白就是好的,所以不錯為周邊白而錯為周邊黑,反而有了唯一標準。不過這一切都是一開始定了對為中心白作為來源,而對其第二次定義的前提不同,導致作為基點的情緒判斷有了程度的區別。如果什麼態度都沒有,就以對為中心白來看,可以有六種可能,而以‘非’來判斷,‘非’帶的是邏輯,對‘對’來自‘非真’的區別判斷,目的是使其歸‘真’,而錯屬於‘真’的一側,而對已經是中心白,那錯就是周邊黑,但沒有對‘非真’有二次需求,所以客觀中黑白兩色也好,還是中心和周邊也罷,沒有區別,只要給不對和不錯有個位置就行,也就兩種可能,不是這裡就是那裡。而‘不’則態度和色彩強硬,反而只有一種可能。”
“‘非’是對自身的一次求真,而‘不’是對兩者之間理清界限,這就是本質。所以事物大多以‘非’還存在迴轉的餘地,如果是‘不’,就有了對界限的需求。從來源看,‘不’是對‘非’的進一步結果結合自身思想的思考,這體現地是並聯的思考,而‘不’是同時對物與自身結合而得到結果的思考,這體現地是串聯的思考。”
“你也沒想好吧,不然就不會給我說這麼多了。”
“是呀,單那個太極圖對任意的四個事物就能衍生無窮的可能,可以從存在,運動,變化,因果等等構成一個個螺旋。而其本質就在於涵蓋了那無到有,零到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五個變化。我想想,沒有關鍵詞,反而一下想不起來了。”
“那要不以宇宙的從無到萬物。”
“那我拋開解釋,給你說個故事吧。”
“嗯。”
“宇宙靜悄悄,宇宙沙沙叫,宇宙轟隆隆,量人閃亮登場,黑心白邊,黑邊白心。量人以爆炸得到的量膜,得到了白心宇宙,因為恩怨劃分兩邊,因為態度再分兩類,雖然兩心更團結,但兩邊有統一,最終沒內凹形成原子,三者互相牽扯,永遠一體。他們選擇離開,成為兩心思想裡的叛徒,但他們沒得選,因為統一有智慧和力量。他們也有力量和智慧還好,他們有了這片空間,經過發展,有了針量,線量,衣量和膜量,白心白邊,黑邊黑心。他們也經歷了極端和苦難,最終在形成之前,選擇了統一,統稱芯,量人有了真白心。可恩怨和態度未統一,空間裡有了量子和量人一心一邊,一心內化太極。智者再現,以自愚而流入量子,自黑而成心,黑白心皆為智者量人,真白心從此白心白邊,黑邊黑心。黑心為量子掃盲,為其洗白而自黑;白心據量人大義,吸其原白使其黑,空間終黑心白邊,黑邊白心。智者們其實早一統,以身入局,以思想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