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第1/2 頁)
他竟然回信給孫權說:&ldo;有德見歸,無德見叛,不應復還。&rdo;
孫權知道李術在暗中倚仗曹操作後臺,就先下一著棋,寫信給曹操,請曹操不要給他支援。為什麼孫權覺得有把握,曹操能允許他這個要求呢?因為,他在繼承了乃兄的基業不久,曹操已經拉攏他,上表給獻帝,拜孫權為&ldo;討虜將軍&rdo;、&ldo;領會稽太守&rdo;。
孫權用告狀的口氣,在信裡向曹操說:&ldo;李術殺了您所用的揚州刺史嚴象。&rdo;其實,嚴象是孫策所用,不過在手續上孫策曾經上表給許縣的朝廷,推薦嚴象為揚州刺史,曹操,順水推舟,就用了獻帝的名義,任命了嚴象。
李術殺嚴象,是再蠢也不過的事。
孫權在信裡繼續向曹操說,嚴象曾經選拔他為本州的茂才,是他的&ldo;舉將&rdo;、&ldo;恩人&rdo;。他現在決心討伐李術,&ldo;進為國朝掃除鯨鯢,退為舉將報塞怨仇。此天下達義,夙夜所甘心。水必懼誅,復詭說求救。明公所舉阿衡之任,海內所瞻,願飭執事,勿復聽受&rdo;。
孫權隨即進軍皖城(安徽潛山),李術閉城固守,派人向曹操求救,曹操置之不理。
若干時日以後,城破,李術的頭被割下示眾。
孫權初露鋒芒,旗開得勝,一舉解決了廬江太守李術,建立了他的威望;叫遠近之人不敢小看他這個二十一二歲的青年軍閥。
在他下面,地位最高的是張昭,他待張昭以師傅之禮,就憑這一點,他已經抓住了打天下的要點了。古語說:&ldo;得師者王,得友者霸&rdo;,倘若無師無友,或目空一切,自以為天下無人可及,而不屑以任何人為師為友,那就不僅不能王,不能霸,可能會亡。
張昭被《三國演義》的作者描寫成一個腐儒。這便是演義體的書誤人之處。它為了烘托諸葛亮的膽大而聰明,就把張昭說得十分懦弱而糊塗。
實際上張昭這個人倒是頗有骨氣,也很有才幹的。他是徐州彭城國人,書讀得多,字寫得好。本州的東海郡人王朗,琅邪郡人趙昱,均是他的好友;廣陵郡人陳琳,也對他十分欽佩。彭城國的國相某人舉他為孝廉,他不就;徐州刺史陶謙選拔他為茂才,他也謝絕。陶謙生他的氣,把他關了起來;趙昱冒了生命的危險,把他救了出來(陶謙在當時還不曾升為州牧)。
恢復了自由以後,他遷居到江南,仍舊當老百姓,無牽無掛。孫策來了,對他十分尊敬,到他家裡&ldo;升堂拜母&rdo;,向他的母親跪拜行禮,弄得他不好意思不&ldo;出山&rdo;,屈就了孫策的&ldo;長史&rdo;(秘書長)兼&ldo;撫軍中郎將&rdo;。
孫策把行政方面大小的事務,都交給了他,他也確是賣力,辦得井井有條。北方有很多人寫信給他,說他能幹,也有若干封說他能幹的信,是寫給孫策,由他以&ldo;長史&rdo;的職位先行拆開的。他感覺到很為難:不向孫策報告,是矇蔽;報告,怕引起孫策不滿,甚至猜疑。
孫策知道了這情形,就向他說:&ldo;以前齊桓公用管仲,把事情都交給了管仲,稱管仲為&l;仲父&r;。左右請示一件事,桓公說:&l;去問仲父&r;;左右再請示一件事,桓公又說,&l;去問仲父&r;。左右就發起牢騷來,說:&l;一則仲父,二則仲父,易哉為君。&r;桓公說:&l;我未得仲父以前,為君確是很難,既得仲父以後,為君怎麼會不易呢?&r;現在,北方人都說張昭能幹,張昭既然是我用的,這就等於說我能幹,能用張昭了。&rdo;
孫策之所以在臨死以前,把孫權託給張昭,可見不是沒有理由的。孫策而且向張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