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頁(第1/2 頁)
海軍在明年必須控制整個印度洋,並將歐洲人驅逐出去,以壟斷對印度的貿易,同時在中東開鑿蘇伊士運河,縮短亞洲與歐洲的海上路程。在美洲則必須擴大威懾力,以便在中美洲站穩腳跟。
在擴張上,明年並不打算繼續在美洲擴大地盤,美洲的地盤已經很大了,大到都來不及消化,美洲東海岸是一個理想的農業區,但現在帝國不缺農業區,美洲的銀礦已經被控制在手上了,再擴張也沒什麼太大的必要。
但這也不代表完全不擴張,在東海岸依舊會進行一些擴張,不過那是在瞄準了具體目標的擴張,例如某地存在著巨大的利潤,那自然要毫不猶豫的搶下來,而不是那種純粹的領土擴張。
財政預算上,陸海軍的軍費只撥給了四千萬銀元,其中陸軍三千萬兩銀元,海軍一千萬兩銀元。
陸軍的開支依舊高居不下,以目前的戰鬥力來說,完全可以裁軍了,但那些職業軍人卻是不好裁,義務兵就更不能裁了,義務兵是入伍學文化的嘛同時帝國疆域現在這麼大,沒有兵力駐守怎麼整?
這麼高的軍費,職業兵的軍餉所佔的並不多,其中大部分還是換裝和裝備維護,以及人馬的吃喝拉撒所需。
海軍的軍費反倒是不如陸軍,這雖然是一貫的現象,但在帝國今後要在世界擴張的意圖來說,並不是該有的現象。
當然,現在是木質帆船時代,就算是現在制定的海洋霸主計劃,估計最多也就支撐個二十年,最遲二十年,海軍必然換上鐵甲艦。不過海洋霸主計劃的投資能有二十年的回報,也是一個不錯的投資專案。而這樣的投入也已經足夠了,畢竟已經沒有什麼國家的海軍能夠在海洋上威脅帝國的海洋霸權了。
減少陸軍的投入上,趙巖自然也是有辦法的。
軍費之所以這麼高,還是人馬的吃喝拉撒要帝國撥款,而且標準還很高。當然,降低標準那是不行的,優待軍人是帝國一貫的作風。
趙巖想的辦法就是效仿朱元璋的做法,但又與朱元璋的做法不同。即是將義務兵組建成生產兵團,一邊駐防一邊生產,同時學文化。
這種生產不需要產出多少利潤,只要能抵消士兵的消耗就可以,因此並不是要把士兵當成牛來幹,而是每個月給他們佈置少量的生產。
義務兵在生產兵團幹上三年後退伍回家,不像朱元璋的衛所制度,不僅是終生,而且還是世襲,那實在太噁心了。
義務兵在生產兵團同樣不要求有多高的戰鬥力,只需要掌握一定的軍事技能就可以,最重要的還是學習文化。
而士兵的戰鬥力雖然不高,但配備上優秀的軍官,以及職業技術兵種,並不影響戰鬥力。
像一戰、二戰的歐洲各國的軍隊,很多都是這樣的模式,蘇聯就更極端了,士兵基本上沒有經過什麼訓練就投入戰場。
一支軍隊的戰鬥力強弱,首先取決於指揮官、裝備、技術兵種三個方面的優劣,而對非技術兵種的素質要求並不高,只要一般般就差不多了。
同時帝國成立之初,也是一個特殊的階段。
此時的中國,文盲遍地都是,許多年輕人完全沒有接受過教育,靠學校掃盲根本不靠譜。
很多人到了一定歲數,在學校里根本學不到什麼東西,而且對思想的改造也不是那麼徹底。
學校相比軍隊來說,管理不那麼強制性。而軍隊的管理卻是強制性的,而且思想的改造上力度更大。
那些年輕人已經到了進入社會的年紀,很多甚至都生兒育女了,急需對他們的思想進行改造。
而此時世界各國的軍力根本無法與帝國相比,帝隊擁有先進的裝備,就是陪上豬一樣的指揮官和二流計程車兵也能打贏戰爭。但帝國的指揮官並不是豬,而且也有一定的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