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第2/3 頁)
處理。同年11月10日,蔣介石召見白崇禧,命令在九江設立國防部指揮所。白崇禧得以在前線直接指揮部隊,對抗大別山區的中共劉鄧大軍。 面對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攻勢和國民黨軍隊的潰退,白崇禧也曾有過&ldo;備戰求和&rdo;、&ldo;求和備戰&rdo;的兩手準備,甚至秘送黃紹到香港找李濟深調停他與中共的矛盾、派人到石家莊與中共領導人密談。但其求和的實質是要以長江為界,劃江而治。隨著人民解放軍渡江的勝利,白崇禧的這種指望落空,被迫率部隊由武漢潰退湖南和廣西。 1949年12月,白崇禧本人飛往臺灣。1950年,白崇禧出任國民黨&ldo;總統府&rdo;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因心臟病在臺北去世,終年73歲。 (劉志青)
第一部分板垣徵四郎 大將(1)
板垣徵四郎(itagaki seihiro,1885‐1948),日本法西斯戰犯,日軍大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歷任師團長、陸軍大臣、中國派遣軍總參謀長、朝鮮軍司令官、最高軍事參議官和第7方面軍司令官等要職。 板垣徵四郎於1885年1月21日出生在日本巖手縣巖手町的名門望族家庭。1891年4月進入沼宮內尋常小學,1893年9月轉入盛岡市仁王高等小學,1897年4月進入盛岡中學,18wtxt年9月進入仙台陸軍幼年學校,1901年9月進入東京陸軍中央幼年學校,1903年5月畢業。 板垣徵四郎於1903年12月考入陸軍士官學校,為第16期學員,次年10月畢業,赴仙台任第4步兵聯隊少尉軍官,隨後參加日俄戰爭。1906年改赴天津駐軍任職。1907年12月晉升為中尉。1908年出任陸軍士官學校學員隊參謀。1913年8月晉升為大尉,任仙台第4步兵聯隊中隊長。1913年12月考入陸軍大學,1916年11月畢業。1917年4月23日,與大喜久子結婚,先後生有三男兩女。 1917年8月,板垣徵四郎任參謀本部參謀,駐在中國昆明。1919年4月,赴華中派遣隊司令部(漢口)任職。同年7月,任華中派遣隊參謀,與石原莞爾共事。1920年4月,晉升為少佐。1921年4月,任日本參謀本部中國課參謀兼陸軍大學軍事教官。1923年8月,晉升為中佐。同年9月,任關東戒嚴司令部參謀、臨時震災救護事務局事務官。1924年6月,任日本駐華公使館武官助理,先後在林彌三吉和本莊繁領導下工作。1926年8月,再任參謀本部參謀兼陸軍大學教官。1927年5月,出任岡山第33步兵旅團司令部參謀,同年7月任第10師團司令部參謀。1928年3月,晉升為大佐,出任天津第33步兵聯隊聯隊長。1929年3月率部調駐奉天,5月改任關東軍高階參謀。1929年7月至1931年7月,板垣徵四郎與關東軍作戰參謀石原莞爾在中國東北境內組織&ldo;參謀旅行&rdo;,考察各地兵要地誌,計劃對中國東北軍&ldo;以寡制眾&rdo;,得到陸軍省軍事課課長永田鐵山的暗中支援。在此期間,板垣徵四郎曾赴陸軍士官學校鼓動:日本&ldo;以國家命運為賭注,堅決進行日清、日俄兩次大戰,才得以在大陸的一角建立特殊地位&rdo;,如果進而掌握&ldo;滿蒙&rdo;這個戰略樞紐,則&ldo;退而可以保衛朝鮮,進而可以牽制俄國向東發展,並且對中國掌握著有力的發言權&rdo;;&ldo;在對俄作戰上,滿蒙是主要戰場,在對美作戰上,滿蒙是補給源泉&rdo;,因而&ldo;滿蒙在對美、俄、中的作戰上,都有最大的關係&rdo;。板垣徵四郎在關東軍第2師團則宣稱:解決&ldo;滿蒙問題&rdo;的最終目的是要把&ldo;滿蒙&rdo;&l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