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會發生各項國家利益之間如何排列輕重緩急的問題,甚至在理論上也是眾說紛紜。例如,有的論者認為如果不完成國家統一,中國的和平發展程序遲早會中斷,因此國際戰略不能以經濟發展為中心,而應首先完成統一大業;還有人強調,儘管非傳統安全問題日益突出,軍事安全仍然是國家安全的核心;也有一些觀察家指出,金融安全才是真正的核心國家利益。一般而言,黨和政府負責處理經濟、軍事、意識形態、國家統一、國內政治安全、外交事務的各個決策部門,都認為自己所主管的工作代表著國家的核心利益。如果這些都是核心利益,那麼它們是如何合成的?是否有可能劃分出首要次要,輕重緩急?
我認為,主權、安全和發展三大利益,缺一不可,但在不同的歷史條件和不同的緊急狀態中,各項利益的輕重緩急是可能發生變化的。在外敵入侵、領土主權受到嚴重挑戰或國家面臨分裂的緊迫威脅(比如需要援引《反分裂國家法》使用武力制止分裂行為時),就需要暫時犧牲經濟發展方面的利益。而一旦發生嚴重自然災害、金融危機、公共衛生危機(如非典)等全域性性的重大突發事件時,政府需要集中主要精力和調動國內外資源,用以處理“重中之重”的問題。在重大危機期間,其他方面的利益就只能兼顧。但是,既然在現階段“外事工作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那麼在沒有出現其他方面重大危機的情況下,同經濟建設相關的利益、事務,同中國經濟關係最密切的國家,事實上處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而且理應如此。
國家利益的日益多元化、複雜化,決定了中國的國際戰略研究視角正在出現四個方面的重大轉折。第一個轉折,是從改革開放之前以保障軍事安全和政治安全為核心的視角,轉變到以經濟發展和綜合安全(除軍事安全、政治安全以外,還包括經濟安全、非傳統安全等)為主要目標的視角。在軍事安全方面,也出現了以軍事手段保護中國海外利益和公民人身安全、應付非傳統安全問題的某種需求。
第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沒有可能再明顯地劃分國際戰略上的“敵我友”。在政治上、軍事上對中國構成威脅的美國,對中國深懷戰略疑慮並同美國結盟的日本,恰恰又都是同中國在經濟、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合作最廣闊最深入的國家;當前在政治、軍事、外交方面同中國合作最多的俄羅斯,同中國的經濟、文化、教育交流關係與社會交往卻遠遜於美國、日本、歐盟甚至韓國。以經濟建設的需要為主軸來觀察中國對外關係中的遠近親疏,同以政治、意識形態、軍事安全為主軸的視角,存在明顯的反差,而且這種反差將長期存在下去, 並不以我們的主觀意志和輿論導向為轉移。
第二,以國家關係為主的戰略視角,正在向經貿、能源、生態環境、核不擴散、反恐、公共衛生、非法移民等功能性問題的視角轉變。近年來,中國外交部為了處理日益繁重的功能性問題,分別創設了軍控司和負責非傳統安全問題的涉外安全事務司。國內規模最大的國際問題研究機構——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則在近年來成立了若干研究功能性問題的中心。從近年來國內大學和研究單位相關學科的課程設定、研究專案來看,這一視角轉變的趨勢也很明顯。功能性問題研究的比重上升,與地區與國別研究並駕齊驅,而且更容易取得政府、社會的支援和贊助。 txt小說上傳分享
關於構築中國國際戰略的幾點看法(4)
第三,以促進經濟增長、外貿外資增長為主要目標的視角,正在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防範國際經濟環境變化風險的視角轉變。*十七大進一步確定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注重統籌兼顧,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強調人同自然的和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這意味著中國發展戰略的側重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