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3 頁)
得知又俘虜一個皇帝,還是個將死之人。王力不在意,通知公孫勝後就不管了。
這個牛鼻子聽說這事後,跟火燒屁股一樣,立即扔下所有事情就往南越國跑。
本來坐船會快些,但這貨在船上焦急啊,非要到陸地上飛奔。看來這是遇到一個藏品,這智商也下降了。
這焦急趕路的樣子很像後世的一隻網紅————“黔靈山斷臂老表”。
可惜他剛出發兩天,在南越國的小老頭李乾德就掛了,還是自己撞牆自殺的。
他的死活梁山人都不在意,關鍵是屍體有人惦記。歐鵬知道公孫勝有這癖好,老道的面子也是要給的。但他沒辦法啊,怎麼處理這屍體?這邊可是很熱的,不用兩天就臭了………
他是沒辦法,但難不住李俊和童威童猛,這三貨賣私鹽的出身,他們讓人把老頭的內臟挖出來,再用鹽給他醃起來。
這踏馬不就是做鹹肉的程式嗎?可把別人噁心壞了,目睹這一切的歐鵬等人發誓,以後寧願吃罐頭也不吃鹹肉了………
————
瞅著南越國的幾個侯開始互相攻伐,這邊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王力剛放下心來,西邊又有亂子發生,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事情是這樣的———原本王力就沒計劃讓神彪軍去打大宋,一直守著邊境。
為了更好的利用河西走廊,王力在這邊給安排了充足的貨物,還調來石秀的叔叔過來主持生意上的事,換駱駝、皮革、黑白太監、波斯貓等等………
以前,西夏人佔領河西走廊後,西夏由此切斷了北宋的西北絲綢之路。
但西夏人收的稅高,他本身也物產不豐,和大宋也是世仇。不但大宋的商人過不了這裡,西域的商人要是和大宋做買賣也不想走這裡。
後來商人們加上大宋朝廷的支援,發展出了另一條路,平行於甘肅河西走廊的另一條西北絲綢之路:從西安,天水,渭源,青唐(今西寧),黃頭回紇,最後到達于闐或高昌。
(青塘-黃頭回紇的絲綢之路大部分在祁連山以南,而河西走廊在祁連山以北。青塘-黃頭回紇的絲綢之路,實際是南北朝時期北魏宋雲等人從吐谷渾走過的一條路。)
兩條路並行,互不干擾,都有絡繹不絕的商人,大宋的絲綢走另一邊,西夏的商品走這邊,也算是平衡的。
現在有了神彪軍,這裡也有來自梁山的優質貨物,商人們又不傻,還是覺得河西走廊方便啊,還不用去大宋,也有豐富的貨物,大宋的商人也不用繞路。
梁山和西夏人也不一樣,他們是尊重商人的,不管哪國的商人,只要按規矩交稅,就能保證他們的安全。
於是乎,先驅者短時間內就發現了這裡,商人們隨之蜂擁而至。
可這邊通了,那豈不是另一邊吐蕃和黃頭回紇那邊的新絲綢之路就沒用了嗎?俗話說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因此惹惱了六穀吐蕃和回紇人,青塘吐蕃也蠢蠢欲動。
這幫人搶劫慣了,以前西夏人把他們打怕了,有西夏人震懾著他們不敢動彈。又和大宋共享著新絲綢之路,他們也很是老實。
神彪軍過來沒搭理他們,專心控制著河西走廊的絲綢之路………
為了利益,他們一開始只是挑事,楊志都是安撫的,畢竟實在沒把他們放在眼裡。可黃頭回紇還沒有所動作,六穀吐蕃這幫傢伙就覺得神彪軍好欺負,經常過來滋事,還在梁山境內搶劫來往商人。
這有什麼好說的,楊志決定教教他們怎麼做人………
在前唐,吐蕃帝國是一個不可小覷的對手。唐朝和吐蕃相愛相殺了一百多年,兩大政權互有勝負。
在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的國力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吐蕃趁機佔領了唐朝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