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淺評水滸傳45(第1/2 頁)
第四篇-路見不平一聲吼
宋江英雄惜英雄
武松初識宋公明-及時雨宋公明之二
宋江因劉唐傳書,被閻婆惜發現。敲詐勒索不成,宋江一怒之下,殺掉閻婆惜。躲在自己家裡地窨之內。鄆城縣都頭,美髯公朱仝奉命搜查。朱仝知道宋江家裡地窨之事。這就是英雄好漢,對朋友肝膽相照,人生難得一知己。
有好事者說,宋江早已有謀反之心,在家裡挖了地窨,已有準備。口無遮攔了,此沒有讀懂水滸傳。施耐庵已寫明,大宋時,為官容易,做吏難。為吏的多在家裡挖好地窨,預備不時之需。宋江為鄆城縣押司,準備下地窨,與老父分家另過,並在縣衙備案,
一但有事,不能連累家人。宣傳名著,沒有事實根據,標新立異,獨創新說,只能讀導讀者。這就是淺評水滸傳的初衷,為梁山好漢正名。
“這裡不是藏身之地,官府追查甚嚴,兄長應到遠處躲藏。”朱仝知道張三張文遠使著橫勁,老情人的死,懷恨在心,攛掇閻婆緊盯不放。
“感謝兄弟恩情,有柴進柴大官人、清風寨小李廣花榮、白虎山孔明孔亮,都是知己弟兄。家裡一切全靠兄弟,拜託!”宋江含淚拜辭了老父宋太公,與兄弟鐵扇子宋清,連夜離開宋家莊。官司的事自有朱仝照應,宋江放心。這就是結義之情,桃園結義一世情,管鮑之交肝膽照。
朱仝用自己家財,賣上告下,給了閆婆、張文遠錢財。一樁殺人大案,只追拿原兇,家人不受牽連。五家一保,十家一連,禍連九族,當時的法規。這就是好漢,為朋友兩肋插刀,盡心盡力。朱仝上上人物不為過。
來到柴家莊園,小旋風柴進撲翻身便拜,仰慕宋江已久,熱情款待,好吃好喝好招待。兄弟兩個說不盡的話語。
“哥哥就在這裡常住,別說殺了一個人,就是殺了官差,這裡也是避風之處。”這不是柴進藐視國法,對抗官府,自己也是龍子龍孫,丹書鐵券,先皇所賜,這就是底氣。好事者,沒有事實根據,標新立異,獨創新說,只能誤導讀者。
好事者說,柴進的丹書鐵券,從沒有人見過,假的。柴進拉大旗扯虎皮,糊弄官府。小說家之言,不能考證。陳橋驛讓位,不是事實,而是陳橋驛兵變,宋太祖武力奪取天下。宋太祖一根棍棒,打下四百軍州,都是小說家演義說詞。因此,龍子龍孫,丹書鐵券,都是小說而已。事實並不存在,但在水滸傳中,真實存在。這就是小說,虛虛實實,不可較真。
柴大官人擺下酒席,為宋江兄弟迎風洗塵。宋江不勝酒力,出去淨手。迷迷瞪瞪轉了向,一腳踏到鐵鍁柄上,炭火弄得一個大漢一臉一身。那大漢大怒,揪住宋江要打。旁邊的莊客喝住,這是柴大官人相邀的客官。聽到吵鬧聲,柴進趕來解除了誤會。
原來大漢是個了不起的大英雄,武松武二郎。武松清河縣人氏,自幼父母雙亡,與大哥武大郎相依為命。武松有驚人的武藝,年輕氣盛,借酒使氣。因酒後一拳打昏一個無賴,逃亡在柴家莊。又因酒後毆打莊客,柴進冷眼相待。武松患了瘧疾,大晚上,在廊下烤火取暖,被宋江嚇了一大跳,渾身一出汗,病好。偏方治大病,不花一分錢。
柴進介紹,這就是聞名江湖的鄆城縣押司,及時雨宋公明。武松撲翻身便拜,及時雨宋江宋公明,仗義疏財,扶危濟困,譽滿江湖。宋江也聽得武二郎名聲,英雄惜英雄。這就是英雄好漢,品味相投,俠肝義膽。
宋江與武松,同杯而飲,抵足而眠。柴進更是高看一眼,厚愛一層。過了數日,武松聽聞,被打無賴,沒有打死,大哥賠償了錢財,事情已過。急著回去看望哥哥武大郎,長兄如父,就這點念想。
柴進給宋江、宋清、武松各做了一身新衣,送了武松盤纏,宋江告辭了柴進,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