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伏虎案九(第1/2 頁)
“你柴家行事狠毒,仰仗權勢為所欲為,殊不知天理報應,亦是世間公道,我們走著瞧。”
案子交給了刑部,先不說此案刑部是否有證據,就算有也未必肯審,更何況這其中還有夏皇的介入。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對大家都好,這就是官場的人情世故。
如果沒有程氏夫婦被殺一案,吳憂會慢慢的打磨自己的計劃,再等一個合適的時間推動計劃。
可是現在他不想等了,回到吳家後,吳憂立刻叫來吳坎:“去給我準備硫磺,硝石和木炭,多備一些,另外再採買一些毛竹節,越多越好。”
人工開鑿伏虎山確實麻煩,但是火藥不同,只要量夠,再厚的石門也阻止不了吳憂的步伐。
既然這個案子他審不了,那就把證據公開,柴家不是國公之家嗎?很好,那就讓世人來審判。
至於刑部,那就呵呵了,我倒要看看到時候怎麼收場?
吳憂可不會顧及朝廷的臉面,他們之間的蠅營狗苟,在證據面前無所遁形。
一旦朝廷的底褲被扒了下來,那可就熱鬧了,想到這裡,吳憂不禁露出了一抹壞笑。
這只是計劃的第一步,吳憂可不會給柴家任何翻身的可能,原本模糊的概念在腦海裡漸漸成形。
對付柴家和楊家不同,由於夏皇的介入,用報製造輿論已經行不通了,不過沒關係,吳憂已經想到了更好的辦法。
製造火藥並不難,在長生觀時,當時炸開斷龍石,吳憂就親自動過手。
吳憂不知道封墓的石門有多厚,所有多做了一些,他借了獨孤愷的馬車,車廂裡面全是。
“猴子,你去把司馬請來。”
仇富心理不僅現代有,古代也有,特別是一些讀書人,哪怕才華不高,但是比誰都傲氣,這不是個例,或許是風氣所至,這種情況是很普遍的現象。
自司馬流年給報紙撰稿後,“鐵面史官”的名頭便傳了出去,無數的讀書人上門求教,但是看到司馬家的慘狀後,紛紛心生敬意。
當官當的這麼慘的並不多,司馬家破敗的房屋,以及拮据的生活吸粉無數,如果官場是一個大染缸,那麼司馬流年就是一股清流,讀書人把司馬家的慘狀大誇特誇,美其名曰氣節。
這段時間,司馬流年過得相當愜意,每天都有莘莘學子登門拜訪,他來者不拒,忙的不亦樂乎。
司馬流年不求名利,只求名聲,不僅是為了他自己,也是為了給他祖上揚名,光耀門楣不一定是財富權勢,對司馬家而言,名聲更加重要。
猴子趕到司馬家時,見司馬家門庭若市,全部都是讀書人,而司馬流年正在給他們講史。
擠進人群,猴子打斷了司馬流年的滔滔不絕道:“司馬大人,我家大人有請。”
猴子不是第一次來司馬家了,上次赤河村案時,他便來邀請過一次,司馬流年自然不會陌生。
聞言,司馬流年對眾人拱手:“各位,吳大人尋我,想必有要事,今日便到此為止,諸位請便。”
見司馬流馬送客,眾人也不多留,意猶未盡的離開了。
待只剩猴子時,司馬流年問道:“又出命案了?”
猴子點了點頭。
司馬流年並沒有拒絕,立刻換上了官服,揣著布袋跟隨猴子出了門兒。
二人一起並沒有去往吳家,而是朝南城而去。
來到城門處,見吳憂正在等候在此,司馬流年開門見山,問道:“吳大人,不知什麼案子需要在下跟隨?”
吳憂的確給他帶來了好名聲,做為回報,他在史書之上也給了吳憂很高的評價,二人也算是合作關係。
“去了就知道。”吳憂沒有過多解釋,率先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