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頁(第2/3 頁)
樣被&ldo;利貝列達&rdo;飛機擊沉的。德國人為了對付這種雷達,發明瞭一種雷達偵察接收機,並在1942 年10 月裝備潛艇,當潛艇被雷達測出方位時,這種接收機就能探測出來。幾周後,當&ldo;u333&rdo;號潛艇遭到&ldo;惠靈頓&rdo;轟炸機的攻擊時,u 艇在逆探的指引下,進行巧妙的反擊,把轟炸機擊落了。俗話說&ldo;魔高一尺,道高一丈&rdo;,很快,盟軍又研製出了14 種厘米波雷達,亦叫&ldo;硫化氫&rdo;空對海搜尋雷達。這種厘米波雷達使德國的雷達偵察接收機變成了一文不值的&ldo;瞎子&rdo;。護航艦隻和飛機裝備厘米波雷達,即使在能見度很差的條件下也能從雷達螢光屏上掌握敵潛艇的行蹤,而且還能發現那些專借夜色掩護為非作歹的潛艇。1943 年春季和夏初,這一雷達保障盟軍飛機擊沉了大量的德國潛艇。希特勒對這一發明十分震驚,他在1944 年向武裝部隊發表演說時稱此為&ldo;是渙散我們潛艇艦隊的一種發明&rdo;。直到戰爭結束,德國人也沒能製造出可以及時發現這種雷達電波的偵察器材。
利式探照燈。1942 年上半年,盟軍海岸司令部的飛機都裝上了新式大功率利式探照燈,它給了飛機一雙敏銳的眼睛,離u 艇2000 碼就能&ldo;看&rdo;到它們,而當時雷達還未用於探測潛艇。同年7 月,裝有利式探照燈的盟軍飛機
在比斯開灣擊沉2 艘u 艇。在這一場&ldo;探測&rdo;與&ldo;發現&rdo;的技術決鬥中,當德國人學會使用被動式雷達探測器後,利式探照燈的作用就被削弱了。
深水炸彈。深水炸彈是一種簡單然而致命的反潛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人們根據這種炸彈的外形把官戲稱作&ldo;垃圾筒&rdo;。但是,單憑聲納接觸難以測定潛艇的位置,因為聲納接觸往往在距潛艇100‐150 碼處就失效了。因而在沒有找到準確測定潛水艇所處深度的方法以前,炸彈的爆炸不是離潛艇過高就是過低,直接命中的機會極為罕見。深水炸彈主要是靠它離潛艇的距離和對潛艇震動的大小來破壞和摧毀潛艇。1942 年,美國海軍研製生產了兩種新的深水炸彈發射炮:&ldo;刺蝟&rdo;型和&ldo;捕鼠器&rdo;型深水炸彈發射炮。&ldo;刺蝟&rdo;型發射炮有一個鋼座,鋼座上有6 排炮管,可在艦艇航行中發射24 枚裝有觸發引信的深水炸彈。這種裝置保證了投彈的準確性,而且不妨礙迅速同潛水艇恢復聲納接觸。&ldo;捕鼠器&rdo;型發射裝置是專為巡邏艇和獵潛艇等小型艦艇設計的,後座力較小,能發射4 顆或8 顆小型深水炸彈。1943 年中期,美國海軍軍械部設計出一種新型的600 英尺深水炸彈。這種炸彈在8.6 秒鐘內能下沉100 英尺,內裝&ldo;託佩克斯&rdo;炸藥,爆炸力超過了過去所用的炸藥。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