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賀齊的平越偉業(第2/4 頁)
之恥,盟約絕不可訂立,當速平之,跳梁者雖強必戮!”
賀齊拱手應諾,說道:“明府,初商升不難。其無雄傑之志,我只需遣使為之告諭禍福,分析利害,其認清之後當會乞降。但商升一人生死,不足以定南疆之事。”
“南疆動輒叛亂,我以為其根本在於,名豪盤踞地方,山越藏匿於山林。凡此伺機之輩,時觀間隙,出為寇盜,戰則蜂至,敗則鳥竄,故而朝廷不能羈也。”
孫策點頭,對山越,朝廷也不是沒想過羈縻,即承認當地土著頭目,納入朝廷管理。
但有個非常嚴畯的問題,那就是一旦朝廷有隙,就會伺機叛亂。畢竟在山裡刨土,總比不上劫掠來的更愜意。
如果山越能夠成為一個整體,這種情況還能稍微好一點。
一位山越王,總得考慮劫掠之後,朝廷大軍前來平叛,導致的戰爭成本和部族傷亡情況。
可現在的情況卻恰恰相反,山越破碎,各處都是名豪、宗帥,他們可沒什麼雄圖大志,有機可趁,他們就直接肆虐。等朝廷大軍來了,他們就投降,不能投降就逃進深山裡。
反正他們本來也沒有多大的勢力,就算損失了,相比於劫掠獲得的錢財,那也是劫掠的收益更高。
這些亂七八糟、盤踞地方的名豪、宗帥,反而是最棘手的。野心勃勃又雄志不足,所以一直為患。
孫策問道:“那你以為當如何平定?”
講道理,孫策不覺得賀齊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
他雖然的確是東吳最擅長對付山越的名將之一,甚至在這方面,能與陸遜比肩。
但山越為患,是個非常棘手的頑固之疾,至少賀齊歷史上是沒辦法解決的。
可賀齊卻真的意氣振奮,激動的起身,對孫策說道:“明府,此前國家難以羈山越,其中關鍵在於,朝廷無法強力掌控當地。派兵少,則不足以震山越。派兵多,則不足以供餉食。”
對他的說法,魏滕十分認可。魏滕也是會稽人,他對戎馬征戰方面可能沒什麼瞭解,但對掌控當地的難處可是有太清楚的認知了。
他皺著眉頭說道:“此前朝廷亦曾犁庭掃穴,派萬餘大軍南下平定叛亂。但大軍掃滅叛逆之後,就不得不北歸。郡南、郡北相去近千里,從山陰供糧,根本無法維持上萬大軍消耗。而要鎮服當地,卻不得不設兵駐守。”
說罷,他看向賀齊說道:“賀都尉,我知伱有威服南疆,掃滅叛亂之志。但會稽饑饉,能供你平定叛亂就已不易,要駐軍當地,經年累月,即便派兵少,亦實難供應。”
但賀齊鬥志,卻全無影響,依舊銳氣勃發,說道:“魏功曹所言難處,我當然知曉。此亦正是我欲與明府所言的第二處關鍵,甚至足以成為解決山越的關鍵。”
“可以暢談。”與魏滕不同,孫策面帶笑容,總是願意給部下英傑一個展現的機會。
萬一功成呢?
萬一這些豪傑真的帶來驚喜呢?
賀齊立即振奮意氣,侃侃而談,說道:“明府,我以為此前平定山越之難,需興師動眾,如今已然不復為患。明府麾下虎狼之師,兵精將勇,雖一人亦必當百夫!若明府信重,以我為督,調數部南下,我必能御眾,為明府掃清叛逆。以區區數千人,而鎮服南疆。”
孫策點頭,這是可以預期的。理論上,軍中各校尉,都應該有率徒卒一千而擊破山越萬人的才幹。
尤其軍中都演練鴛鴦陣,最適合會稽南方這山陵眾多的破碎地形。即便攻不下山越憑險而守的山寨,最底線的預估,在野外也應該能擊敗下山的山越數千人。
而賀齊也隨即說道:“當此之時,名豪不敢叛逆,而山越不能為患,我以為可不急於攻山,而應當分內諸將,羅兵幽阻,但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