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孫策之難(第2/4 頁)
軍攻城不克,軍中將士不僅疲憊,而且戰意逐漸低迷。士吏都想要班師返回江東,盡遷九江、廬江所獲三十餘萬男女返回江東。
不僅僅是因為江南士卒對北伐的興致缺乏,更重要的是,到了五月,淮南大旱的形勢終於徹底顯露出來。
淮南之地,赤地千里,赤日炎炎,土地全部乾裂,除了芍陂那百里之地以外,郡縣各處的良田、麥苗都已經旱死,整個淮南顆粒無收已然成了定局。
所以孫策營帳中,每天都有大量的爭吵。
而且這一次的爭吵,就算是孫策也無法下定決斷。
因為爭吵的雙方,一方以張紘、劉曄為主,一方以賈詡、魯肅為主!
雙方唇槍舌戰,且都極為在理。
賈詡和魯肅已經數次向孫策提議退兵。
賈詡還比較低調,考慮明哲保身,所以只是提及了一次,而魯肅由於向來受重用,所以態度更為堅決。
他受徐琨都督,從淮河下游進軍,一路向壽春攻伐,又配合趙雲、張飛、呂蒙等部,合圍了鍾離。
鍾離上萬守軍見壽春已經被圍困,他們又前後失度,不能久守,故而在堅持了十餘日後,被迫投降。
右路軍一戰拿下了這座淮河沿線最大的軍事重鎮,得降卒萬餘人,以及糧草、器械等大量軍實輜重,聲威大振,大張旗鼓的進軍至壽春境內,參與合圍敵軍國都。
但圍城月餘,一直打不下這座城池,而將士們頂著炎炎烈日,士氣已然低迷。
關鍵是這種圍攻毫無意義!
待一日攻城無果之後,魯肅夜裡再次找到孫策,鄭重的對孫策說道:“將軍,如今江淮之間,赤地千里,旱情嚴重。我等完全無需在壽春城下苦耗。壽春城中已然斷糧,郡縣又顆粒無收。就算我等放棄圍城,袁術亦將瓦解流散,徒而自敗。”
“當務之急是賑濟百姓!若能收淮南三十萬百姓而南歸,充實江南,蓄耕殖,課農桑,無需兩年,則江東富庶,府庫充盈,可從容再興兩萬大軍北上,淮南可指麾而定矣!”
“不然將軍難道要從江東運數百萬糧食北上,賑濟災民?”
如今最值得慶幸的事情便是,江東傳來的情報顯示,江東今年受旱災的影響並不嚴重,吳郡、會稽等地甚至算得上是風調雨順。
大旱主要集中在淮南一帶,甚至連淮北的影響都比較小,曹操在潁川的屯田依舊大獲成功,今年他已經把屯田從許縣一帶,推廣到了治下全部郡縣,兗州、豫州到處都在屯田,各處都熱火朝天的情景,準備迎接豐收。
孫策進軍淮南,使得他南線的壓力大消,曹操可以全力的休養生息,消化新打下來的汝南、陳國、沛國、魯國一帶。
到如今,兗州、豫州大部分都已經在曹操手中,他跨州連郡,治下兩州十四郡,已然是天下最強諸侯一列。
而孫策到如今連一個揚州都未能佔據,還有九江、廬江仍在袁術手上。
更關鍵的是,揚州的開發程度遠不如兗州、豫州。
人煙繁華、耕地廣闊的疆域僅止於吳縣一帶,連如今的治所建康附近都還十分荒涼。
所以魯肅、賈詡的意見都是,如今並非滅亡袁術的良機,宜遷江淮男女三十萬至建康一帶,充實人口,發展生產,積蓄軍實。
待袁術在大旱中自行衰敗,再引軍北上,直接接收淮南。
見孫策沉默不語,魯肅說道:“我知將軍心有不甘。但這也是大旱之下的無奈之舉,淮南赤地千里,無法就食。水路又幹涸,無法通船,一切輜重、谷糧都要指望江東跨越千里,一路迢迢運送而至。再消耗下去,府庫恐怕難以支撐。”
孫策眉頭緊蹙,說道:“不是還有芍陂所獲兩百萬石存糧嗎?”
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