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第2/2 頁)
案數量,搞清楚這些事件是集中在某一地區,還是分散在不同地區,那些明顯做過手腳的商品是否已被使用過,報案者與受害者系何種關係。他們應當像處理其他因個人動機而發生的謀殺案一樣,調查衝突的歷史,儘可能收集有關嫌疑人作案前後的種種表現的資料。
從表面上看,某項罪行似乎沒有特定的受害物件,但實際上卻有其具體目標。某項罪行似乎是作案者由於憤怒或遭受挫敗而犯下的,可實際上卻具有傳統的動機,如想徹底擺脫婚姻關係,想得到某項保險金或者繼承一筆財產。膠囊投毒案公佈之後,一名婦女就用攙了氰化物的羥本基乙醯胺膠囊毒死了自己的丈夫,她以為可以把罪責加到原先作案者的頭上。作案現場被佈置過,案發前後的細節與原先的案子截然不同,騙不了任何人。在這類案件中,法庭證據往往都跟作案人有聯絡。例如,化驗室可以分析出氰化物或其他毒藥的來源。
如果有人在產品上做手腳是為了得到受害損失費,比如在一罐通心粉醬裡放一隻死老鼠,在汽水罐裡放一隻耗子,或者在快餐食品袋中放一根針,調查人員用同樣的分析方法就比較容易進行識別。公司方面往往希望儘快把事情了結,以免張揚出去損害聲譽,也可以避免對簿公堂。現在法庭取證科學已經大大發展,如果公司方面懷疑有人對產品做了手腳,拒絕採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辦法,把案子提交聯邦調查局,做手腳的人就很可能被查出來,從而受到指控。同樣,一名優秀調查人員還能識別出故意上演的英雄行為‐‐由某個人製造的假象,目的是在同伴或公眾面前做戲。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