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大國雅量(第1/2 頁)
“這麼大的事情,本官也不是馬上就能做決定的,還請去客房休息一下,等我考慮清楚了再回復你如何?”
姚州刺史的話吐蕃使者倒是沒有懷疑,這種事情要是一口答應下來才讓人不放心。
連說是應該的,然後跟著下人去休息了。
姚州刺史則是趕緊繞到後面的屏風問道:“太子殿下,顏知縣,你們說這事兒……”
“出兵沒有問題!”李承乾直接說道。
既然李世民派他和顏開來了這裡,他覺得這個決定還是能下的。
雖然說太子調兵是禁忌,但是跟著顏開這麼久,李承乾倒是學到了一些顏開的“坦蕩”。
這種公開的調兵,反而會顯得心中沒鬼。
而且就算是他同意出兵,實際帶兵的還是劍南道的軍事屬官,和他也沒多大的關係。
大唐直接出兵吐蕃,這對大唐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起碼在大義上就挑不出毛病了。
可不要小看這大義啊!
古人出兵如果沒有個理由,是會被視為窮兵黷武,就是皇帝都要落人口實的。
所以明成祖朱棣五徵漠北都要找個理由,說是當年漢高祖劉邦在這裡受辱了,他想起來這事兒覺得不能就這麼算了。
現在這是吐蕃自己邀請他們進入吐蕃的,別管這吐蕃革命軍是不是吐蕃正統。
只要他們推翻了松贊干布,他們就是正統。
“到時候談條件的時候,告訴他們,我們不要那些地,但是我們要有在吐蕃駐軍的權利,吐蕃的稅收我們可以不要,但是吐蕃的學堂只能由我們開辦。”
顏開一針見血的說道。
要統治一個地方,最好的辦法的就是文化的同化,華國從古到今都是這麼做的。
只看史書好像華國是個愛好和平的國家,但是要真是那樣,過去用來抵禦外族的長城也不會慢慢就變成了靠近華國腹地的位置了。
只是被華國輕易攻破的地方,大多沒有在史書上記載的價值,最多就是一兩句話就交代了。
也就是樓蘭那種,得罪了華國,結果還沒有被攻打就自己把自己玩不見的國家,才值得被記住。
想想光是唐詩宋詞裡面提到要破樓蘭有名的詩都差不多超過十首就知道了。
當然,如果有什麼文明把華國揍了,那才會在史書上牢牢記住,什麼時間地點人物等要素一個不落,與其說是史書,不如說是咱媽的小本本。
好了,扯的有點遠。
總之現在顏開的策略就是從近到遠,一步一步從文化上同化這些周邊的國家,讓他們逐漸成為大唐“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車同軌、書同文,說一樣的語言,那麼以後大家就算外貌有些差異那也都是大唐人。
這些話是顏開說的,姚州刺史又看向太子。
結果李承乾想都沒想就說道:“就按顏知縣說的做。”
“是!”姚州刺史趕緊答應。
現在官場上都在說,別看顏開只是知縣,以後必定是宰相,而且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那種。
現在看來真的沒有錯。
反正自己就是個傳話的,自己年紀也不大,現在和太子和顏知縣搞好了關係,以後廣闊天地大有所為,他們說什麼就是什麼。
第二天姚州刺史把那個使者叫來,說了自己的要求。
然後使者一臉古怪的看著姚州刺史。
沒辦法,想不通啊,要是有CUP的話,現在已經差不多要燒乾了。
這要駐兵可以理解,想要控制他們吐蕃嘛。
但是讓吐蕃平民可以讀書,還是大唐出錢出人修學堂是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