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騾子與大爺(第1/2 頁)
李奎勇母親的來信是李奎元代寫的,信裡李母告訴李奎勇家裡一切都好。讓他照顧好自己、照顧好小六,家裡人都盼著他們早點回去。
還有一封信是小四寄到四九城然後由李奎元轉寄過來的。
小四的來信裡字裡行間都表現的很樂觀,他給李奎勇訴說羊肉串有多好吃,那裡的人民有多熱情。他們在戈壁灘戰天鬥地,誓要把茫茫戈壁變成千裡良田。
李奎勇心裡明白小四受的苦有多大,白店村耕作的都是熟地就已經讓知青們叫苦連天了,更何況是茫茫戈壁改造成良田呢。
夜裡,李奎勇分別給家人和小四寫了回信。在寫給小四的信裡,李奎勇介紹了他和小六插隊的白店村,以及和秦嶺談物件的事兒。
在這個特殊時期,兄弟之間只能相互鼓勵、相互扶持,苦中作樂。李奎勇告訴小四,這些苦難就是對他們的磨礪,熬過去了他們就成為了真正的男子漢…
運送生石灰、土雜肥已經讓知青們叫苦連天了,沒想到這些只是噩夢的開始。拉犁耕地、刨挖地頭才是真正的苦難。
一天勞作下來,知青的雙手都是水泡,兩腿僵硬的蹲都蹲不下去。所有女知青都累哭了,男知青裡也有累哭的、累病的。
何衛東說話的聲音裡都帶著哭腔,“早知道是這樣,還不如讓我掉溝裡光榮了算了。怎麼著也算個烈士吧。”
李奎勇冷笑說,“你踏馬那是事故!沒讓你賠村裡的架子車,你丫就算燒高香了。讓你當烈士,那革命先烈還不氣的從棺材板子裡跳出來!”
一群知青圍在地頭笑的呲牙咧嘴,“老何,你就安心的去吧。同志們會踩著你的屍體,完成你未完成的事業。”“不能笑,我踏馬一笑就渾身疼。”“我的肩膀拉犁拉的已經沒知覺了。”
看見秦嶺和劉佳帶著罐罐兒遠遠的走過來,眾人都發出一陣歡呼。“臥槽,終於要開飯了!”“誰給我一個菜糰子,我就幫誰洗三天的衣服。”
周永強向大家鞠躬伸手,“老爺、太太行行好,您省一口我就飽。可憐可憐我吧!”曾為民沒好氣的說,“老周,上次去縣城要飯,你怎麼不用這一招。”
周永強一臉的悲憤之色,“我踏馬還沒來得及用呢,這不就打起來了嗎。縣城的人都恨死我們這些知青了,以後連要飯都沒地兒要了。”
知青們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開始吃中午飯。秦嶺做的菜糰子裡面是加了料的,一口咬下去滿嘴流油。
為了避免其他人的注意,李奎勇和小六吃的狼吞虎嚥,一個菜糰子三兩口就下了肚。
吃完飯,旁邊的村民們開始了勞作,知青隊也三三兩兩的下地勞動。李奎勇和小六負責在前面拉犁,秦嶺在後面掌犁。
拉犁的繩子把李奎勇的兩個肩膀磨的稀爛。休息一晚,眼看著肩膀磨爛的地方結了痂,第二天接著拉,傷口接著爛。汗水滑落到傷口的感覺讓李奎勇酸爽不已。
秦嶺的手上已經磨出了水泡,為了減輕李奎勇和小六的負擔,她在後面拼命推犁。
伏娃曾經告訴過李奎勇,農村最累人的兩件事兒就是打土坯和拉大犁。打土坯是真正的體力活,一個體壯如牛的人,一天也就能打個二百六十坯左右,再多就不能了。
拉犁就更不用說了,就是白店村的村民也是兩到三個人在前邊拉,人少的話會累死人的。
李奎勇把頭上戴的白羊肚手巾墊在了小六的肩膀上,小六已經累到了極限。“哥,我算是發現了,自從咱們來了白店村,村裡的大牲口就都歇了。知青比大牲口好用。”
旁邊的李愛軍也隨聲附和,“這狗日的地方沒有拖拉機也就算了,連大牲口都沒幾頭。
我給張支書反映情況,要求用驢來犁地,你們猜他怎麼說?!他說把驢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