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第1/2 頁)
當然空間裡的東西也不是什麼都用不上,避暑的東西沒有,防中暑的藥還是有的,藿香正氣水可是夏日的必需品,顧川在家的時候就準備了一水袋,誰熱的不行了誰就喝點兒,水袋的容量可大的很,顧川往裡灌了四盒的藿香正氣水,才勉強將其裝滿,本來一個人倒是不需要這麼大的量,但路上不是還有同窗嘛,有一位同窗不光帶著書童,還帶著夫人,再加上他們僱的兩個馬夫,加起來足足有八個人呢,為了以防萬一顧川不得不多準備一點。
&ldo;這是用什麼煮的?味道這麼大。&rdo;王秀才小聲道,這味道跟家裡熬的中藥味兒一樣大,剛上車那會兒他還以為顧兄帶的是涼茶呢,沒想到是藥湯,這股子味兒實在是太沖了。
&ldo;這是防中暑的,而且可以提神醒腦,聽人家說的土方子,大家要不要試試?&rdo;怕大家覺得不好意思,顧川拿著水袋挨個又問了一遍,願意喝了就倒給人家點,不願意喝的他也不強求,畢竟這東西的味道的確太沖了,不是每個人都能聞的上來、喝的上來。
除了兩個趕馬的車夫以外,剩下的人無一例外都拒絕了,一來是這味道的確不好聞,二來也是因為人家早就已經做好了準備,既然要到省城趕考,方方面面家裡都會妥帖準備好,所以身上也帶了可以防中暑的涼茶和薄荷葉,用不著喝味道這麼大的湯藥。
&ldo;顧兄,以前家裡可曾用過這方子?考試是要緊事兒,省城又人生地不熟的,可千萬別吃壞了肚子。&rdo;劉秀才勸了一句,雖然大家都不一定能考上,但是絕對不能因為身體不好耽誤了考試,顧兄雖然學習不錯,但畢竟年齡小,有些地方考慮不周全,他作為同窗也應該多提醒幾句。
&ldo;沒事兒,去年就用過這方子,還是挺有用的。&rdo;顧川溫聲解釋道,同行的三個人裡頭他是年齡最小的,哪怕學識是最好的,但是在生活上劉秀才和王秀才總會提點他一二,雖然他本人生活經驗已經夠足的了,不需要被提點,但這份情他領。
雖說一路上酷暑難熬,但所幸大家準備充分,沒有一個生病中暑的人,到達省城的時候,一個個都還挺有精神的。
劉秀才是帶著夫人和書童一起過來的,所以需要單獨租一間小院子,顧川和王秀才自然不會不識趣的跟過去,鄉下人很少講究男女大防,但是他們三個都是秀才,是正兒八經的讀書人,這些方面自然也就多了些避諱,不能留人說嘴。
王秀才也是帶著書童來的,畢竟衣食起居有人照顧,看顧川一個人也覺得怪不落忍的,&ldo;顧兄不如咱們合租一間小院子吧,在一塊兒也好相互有個照應。&rdo;
雖說照顧兩個人對他的書童而言可能勞累了點兒,但也就兩個月的時間,大家都是同窗,總不能讓顧兄一個人孤零零的,沒人照顧。
&ldo;謝王兄好意,不過,來之前已經同家裡人說好了,等到快考試的時候,內子會過來,所以我還是得單獨租一間院子。&rdo;顧川解釋道,本來爹孃是打算讓夫人這次就跟他一塊兒來的,只不過他想著家裡頭要忙秋收,多一個人照應總是好的,這才沒同意,不過等秋收結束了,夫人就會過來,也省得家裡人一直掛心。
得,一個兩個的都讓妻子過來照顧,搞得王秀才現在也動了心思,這書童肯定不如自家娘子貼心,是時候修書一封跟家裡說說這個事兒了。
王秀才也動了讓妻子過來照顧的心思,所以也不能找合租的了,跟顧川和劉秀才一樣租一間單獨的小院子,不過現如今這樣的院子可不好找,三個人硬是住在三口街上,平時想串個門都麻煩。
不過顧川可沒想著串門兒,早在來的時候她就已經規劃好了這兩個月的時間表,每天該看什麼書、該練什麼文章,全都寫在紙上,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