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第1/2 頁)
不過這輩子他提前三年中舉,後年便要參加會試,想來皇上應該不會再給他亂點鴛鴦譜了。
顧川當年考中秀才的時候,顧英還只是個兩歲的小娃娃,但也算是見證了那時候的熱鬧,親戚鄰居都來賀喜,家裡還特意擺了好幾桌呢,但是跟中舉以後的場面比起來,當年那個還真是不夠看的。
報喜的衙役一走,住的近的鄰人就有拿著東西上門賀喜得了,而且拿的也不是三瓜倆棗的便宜東西,捉活雞的、拿雞蛋的、送魚的,還有人拿了一桶油過來,真的是讓人哭笑不得,剛到村裡的人陸陸續續都來過了,家裡的親戚、鎮上和縣城裡的財主也都過來賀喜,到最後連縣太爺都遣人過來了。
太過貴重的東西不能收,但是更不能一點兒都不收,畢竟中舉以後大傢伙來賀喜這也算是約定俗成的規矩了,人人都是這樣辦的,顧川自然不好做那個另類,所以哪怕是退回去了一部分,短短兩天的時間裡,顧家也收了將近200兩銀子,至於書畫、布匹、高點、雞魚……這些也不少,反正家裡辦了三天的酒席,這雞魚蛋根本就不需要再買。
顧英算是長見識了,這幾天家裡人來人往的就沒斷過,認識的不認識的全都過來送禮,本來態度就很親切的村民,現如今態度更親切了,他都已經五歲多了,還都排著隊想要抱他呢,而且家裡居然辦了整整三天的酒席,上輩子高考狀元的待遇也不過如此了,不過這跟高考狀元好像也沒太大區別,畢竟在整個省裡他爹可是排第四名,當然等到中狀元的時候,那就是全國的第一名,而且是三年一次的第一名,想不讓人佩服都難,畢竟這讀書的滋味兒誰讀誰知道,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因為家裡頭實在太熱鬧了,別說顧川了,連顧英都沒有時間看書,等拜會了縣令和書院的夫子以後,顧川就提出來要舉家搬到京城去,然後在京城準備一年半以後的會試。
&ldo;這搬家可不是小事情,咱們家的祖宅還有田產都在這兒呢,這要是搬走了家裡這些東西怎麼辦,而且就咱們家裡的那點兒銀子在京城根本就不夠看的,根本就沒辦法維持一家人的生計。&rdo;旁的事情他都能答應兒子,但是這搬家不是小事兒,兒子如今雖然是由官府養著,每個月都有米糧可以領,但是京城那地方東西貴,讀書又是一件花錢的事兒,一家人全都搬過去,光指望朝廷每個月發給兒子的那點兒東西,跟坐吃山空有什麼區別,所以這家是不能搬的,最起碼在兒子當官之前是不能搬的。
別說顧老爺子不同意了,除了顧英和尚不懂事的顧東以外,家裡頭有一個算一個全都不同意,死活都不能搬家,有這個根在,大家心裡頭就踏實,如果搬到京城去,那就跟水裡的浮萍一樣,心裡頭都不安穩。
顧川是有把握自己一次就考中的,所以這才想著讓大傢伙都去京城,也省得到時候分隔兩地,兩邊都相互掛念,不過光他自己有把握不成,其他人可沒這麼大的把握,關乎生計問題,每個人都是慎之又慎。
扯來扯去,最後能去京城的就只有三個人‐‐顧川、李香蓮、顧英,顧老爺子和顧母留下來看家,李香蓮過去照看顧川父子倆,至於顧東,兩歲多的女娃娃,不說去京城以後能不能照顧得過來,單是這路上就夠遭罪的了,為孩子著想也不能讓她去,畢竟不到三歲的孩子還是很容易夭折的。
在顧英不知情的情況下,這事兒就這麼定下來了,一直到看見李香蓮不斷的收拾行李,顧英這才意識到他爹要進京趕考了,還沒想好怎麼撒潑打滾跟著去呢,就得知這次上中的人說他爹以外還有他娘和他。
這可真是……造化弄人,難不成老天爺給他的金手指就是心想事成?還是說他造成的蝴蝶效應太大了,以至於原本